我還記得,我們嫌棄新加坡的日子。
嫌她老套、只去個三日兩夜都會悶死人。
但自從日本發生311地震,新加坡取而代之成了親子遊目的地第一位後,我們都紛紛投入新加坡的懷抱,連帶新加坡的食物,我們都一併擁戴:海南雞飯、肉骨茶、胡椒蟹,還有叻沙。非但在當地我們吃個夠,連香港的叻沙店近年亦遍地開花。
新加坡,香港。四小時,2,594公里。
由發祥地新加坡開始吃起,再回港找尋最好的叻沙。一種滋味,兩地回味。
記者:陳詠敏
攝影:陳永威、林柏鈞
新加坡尋最地道叻沙 328加東叻沙
抵達新加坡,立即來了加東(Katong)。加東不是傳統的旅遊地區,不靠近地鐵站,附近也沒有著名旅遊景點,叫人專程而來的原因只有一個:找尋正宗叻沙。
加東地區是早年土生華人(Peranakan)聚居的地方,區內七彩的騎樓建築是地標。所謂土生華人,是指新加坡華人和馬拉人結婚後所生的子女,這些人既有華人的生活習慣,又習染了一些馬拉文化,自成一格發展出一套獨有的飲食、藝術、衣着文化等,被稱為「娘惹」。
聽來有點距離感,但其實叻沙,正是娘惹菜之一。也正因如此,加東是正宗叻沙的戰場,叻沙餐廳幾近十間,走入這個小區,用力吸一口空氣,都彷彿嗅到叻沙湯底的椰漿香氣!
靚太鬥贏地獄廚神
在這加東叻沙大戰中,有一位不讓鬚眉的巾幗女子Nancy。她的328加東叻沙是新加坡最有口碑的叻沙食店。
這位曾參加太太選美、十隻指甲塗得七彩、一臉妝容畫得美美的老闆娘,非但中看,還煮得一手好叻沙。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大戰Gordon Ramsay一役。
話說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去年7月到新加坡挑戰3位廚師,比試新加坡地道美食海南雞、胡椒炒蟹和叻沙。而代表新加坡出戰叻沙賽的正是Nancy。賽果,是本地薑大勝廚神,Nancy還把有關報道當牆紙貼滿店內,好不囂張!問到她去年一役,Nancy笑說:「一個天一個地!他的嘛,就真的像老外煮的味道,跟正宗的沒得比!」
正宗的叻沙,是這樣的。
那麵,是介乎米線與瀨粉之間的粗米粉,煮來不易糊,入口QQ彈彈,沒有𤩹水味,卻有米香。在米粉與米粉的空間中,正好吸滿了湯汁。328加東叻沙還特意先把米粉剪短,讓客人以匙羹來吃,方便每一口都吃到湯和麵。
那配料,有魚片、蝦、芽菜,精髓所在是豆卜,湯汁吸得飽滿;最妙的還有螄蚶,灼得七分熟,一小粒已可為一整碗叻沙提鮮。
那醬料,是一點點的叻沙醬和切得細碎的叻沙葉,讓味道更濃更香。
然而一碗叻沙的魂,是那一口湯。湯做得不好,再鮮的配料再爽口的粉再香的醬,都只是丟了魂、七零八落的魄。
煮湯獨門秘方
叻沙的湯底,主要是蝦米、辣椒、椰漿,另外還有南薑、香茅等材料,把它們先攪爛炒成叻沙醬,之後便可把醬加水煮成湯。講究的是那蝦米,用的是馬來西亞蝦米,比較乾身,香氣重而不腥。還有椰漿,是鮮開椰子的椰漿,新鮮清甜的味道是現成貨無法媲美,吃來,就是一陣幽香,是不造假的椰子香甜,讓人有如身在椰林南國一樣。Nancy還有一個獨門秘方,就是在湯快煮好的時候加入一點點的水牛奶,令湯底更香更滑。
這秘訣拆穿了也沒所謂,因為你在家永遠煮不出這兒的味道。你看Nancy煮叻沙的方法就知道為甚麼。她把材料都執齊之後,是直接用熱湯澆在米粉上來煮的,澆了又隔湯,又澆又隔湯,如是者幾次,像是粵菜師傅做炸子雞的方法一樣,非但讓米粉和材料都沾滿了湯的味道,反過來,蝦的鮮、螄蚶的甜也流入湯中,於是那鍋湯,就有如潮州人的滷水,越煮越濃,越煮越好味,循環不息。
難怪328加東叻沙有口皆碑,單是在加東地區就有兩間分店,而且每間店都有一大幅集郵feature wall,不管是萬人迷偉仔、古惑仔伊健,抑或是全宇宙最好打的丹爺,統統逃不出一碗叻沙的勾魂香。
正宗叻沙配料
328加東叻沙
216/218 East Coast Road, Singapore
獅城最老叻沙店 Roxy Laksa
加東區除了328,還有一家值得一試的Roxy Laksa。
Roxy Laksa是新加坡第一代賣叻沙的字號,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其中一間。
頂着這個老字號名聲的是林瑞興(Mike),他的爺爺早在1952年便在加東地區的Roxy Theater內賣叻沙,後來由他的爸爸接手,在街上推木頭車擺賣,至七十年代交到他手上至今,已歷三代人。
他的食譜,是由爺爺傳給爸爸再傳給他,味道幾十年如一,唯一的分別,是從前的人口味較濃,現在的人吃得清淡一點,他便少下一些椰汁,令叻沙不會太稠太膩。可是在我吃來,還是非常的濃郁,而且比不少坊間的叻沙店更為香濃滑稠,有如濃骨湯的質感一樣,香甜鹹鮮,喝得人出神。只因無論怎樣稍加改良,Mike還是幼承庭訓:蝦米要用最好的,新鮮椰漿雖然比包裝的貴3倍,但還是非用不可。
「我的責任是維持這個招牌的聲譽,如果客人跟我說,我煮的叻沙味道跟我爸爸、跟我爺爺煮的一樣,那就是對我最大的讚賞。」Mike說。
Roxy Laksa
East Coast Lagoon Food Village, 1220 East Coast Parkway, Singapore
叻沙帶回家
新加坡的百勝廚叻沙即食麵在去年獲得全世界最佳即食麵第一名,旋即成了每個香港人去新加坡旅行時的熱門手信。其實除了這款即食麵,熱愛叻沙的新加坡人還有不少叻沙食品,走一圈超級市場,便發現叻沙口味合味道,還有叻沙炒飯醬料,比買豬肉乾當手信,更有心思。
香港尋米芝蓮叻沙 馬來一
都是旅行惹的禍。像時差一樣,對某種味道朝思暮想也是旅行的後遺症。我病很重,病徵很明顯。三不五時就有叻沙的「幻味」出現,兩腮總是久不久便湧起香濃的椰汁辣湯味道,叫我倒吞一口口水。
於是我在香港多家聲稱地道正宗的叻沙餐廳之間尋尋覓覓,可惜冷冷清清,很多都形似神不似,單單很多店家用上摻摻(米粉+油麵),就已經是錯錯錯!大錯特錯!摻摻多用於蝦麵,真正的叻沙只用粗米粉。
直至我從東走到西,走到香港島的最西邊──西環,才找到有水準的新加坡叻沙。那一碗叻沙,來自馬來一。
馬來一是香格里拉集團旗下JEN酒店的餐廳,主打星馬菜,並有一位曾在新加坡住了卅多年的檳城太太當顧問。此店非但在今年得到米芝蓮車胎人推介,更是馬來西亞旅遊局和新加坡領事館職員來一解鄉愁的地方,兩局宴客亦常設宴於此,足證實力非凡。
大廚Sunny在集團工作了廿幾年,每年都和新加坡姊妹酒店的廚師交流,學會了做正宗新加坡叻沙,自從掌管馬來一之後,更每年兩次飛到新加坡考察,而所謂考察,就是大吃特吃,一天吃四餐叻沙來借鑑他人之優。
八成材料馬拉入口
Sunny說,要在香港做好的叻沙,就是要盡量傳神。他用的材料八成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食材主要也是由馬來西亞入口),大部份是香料、香草等東西,連粉也是從馬拉急凍而來,一條芽菜也是選用怡保芽菜,像真度極高,唯一的分別,就只是顧慮到衞生風險而沒有用上螄蚶。
他以乾葱、香茅、黃薑粉、馬拉盞等多種香料炒成叻沙醬,因為馬來一不是叻沙專賣店,沒法像328加東叻沙一樣把湯越煮越濃,惟有逐個柯打以足夠份量的叻沙醬來煮,確保味道夠濃,而且聰明地用上海南雞的浸雞水來作湯底,又多了一份鮮甜,打造成香港最好味的叻沙。而我唯一的投訴,是價錢不像新加坡親民,索價$92一碗!不過物離鄉貴,從來是硬道理,誰叫我叻沙癮起?
馬來一
西環皇后大道西508號JEN酒店2樓
同場加映 馬拉人最愛亞參叻沙
叻沙其實不只一種。
叻沙亦不是新加坡獨有,在馬來西亞也非常流行。在新加坡常見的,是我們熟悉的帶有椰汁的叻沙,稱為咖喱叻沙(Curry laksa)。而在馬來西亞流行的,是另一種亞參叻沙(Assam laksa)。在馬來一也能吃到的亞參叻沙,湯底主要是以鮫魚和羅望子熬成,配料有青瓜絲、菠蘿、魚碎、薄荷,味道酸酸甜甜,我們不太對胃口,馬拉人卻愛它猶勝咖哩叻沙。
灣仔升級叻沙店 Asian Twist
才說起物離鄉貴,又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了。
叻沙在新加坡是平民小吃,是要頂着大熱天在熟食中心或小攤子吃的東西,來到香港,卻進駐甲級寫字樓地段,還來個配料大升級。
說的是位於灣仔的Asian Twist。它的母公司是新加坡集團Bread Talk,跟吐司工房是姊妹公司,而這兒賣的叻沙,其基本的叻沙醬亦跟吐司工坊的一樣。
先別喝倒彩,我就知你會。細心一想,吐司工坊的叻沙其實不錯,對不對?口味由新加坡母公司研發,用料亦是由星馬當地而來。而且Asian Twist比吐司工坊在烹調上更講究一點。吐司工坊是用電飯煲來煮叻沙的,Asian Twist卻有正規的廚房,師傅會把叻沙醬炒香再加入蝦湯煮成湯底,相比起來,味道更濃郁。
最特別是這兒有新派的配搭,其一是海南雞叻沙。其實海南雞是另碟奉上的,有點取巧,可是能夠一次過吃到新加坡兩大名物,對於心多多的我來說挺合心意。另一款式則是龍蝦叻沙。每碗有半隻加拿大龍蝦,啖啖肉,而且龍蝦先用叻沙醬醃過,更為惹味。雖然不是傳統款式,效果卻出奇地討好。
Asian Twist
灣仔港灣道30號新鴻基中心1樓104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