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了解腦退化患者迷路病徵

有助了解腦退化患者迷路病徵

【專家之言】
專家認為,發現大腦定位系統不止對了解腦退化患者(圖)病徵有幫助,也是腦神經科學一大里程碑,示範如何可破解大腦功能之謎。

「神經科學處於前牛頓階段」

香港大學醫學院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總監李登偉表示,神經科學家過去透過插電極研究大腦活動,逐漸了解大腦各部位負責功能,今年三位得主的發現是一大示範,現在科學家透過核磁共振掃描等解像度更高的方法,去研究一個人開心或說謊時,腦部甚麼部位起作用。
他指出,今年三位得主不止展示大腦各部位負責功能不同,更展示大腦特定部位內細胞,也各司其職。他指腦癇症、長期抑鬱受壓和思覺失調,都與海馬體有關,但涉定位系統以外的細胞,腦退化症患者則往往在發病初期海馬體和內嗅皮質負責定位的細胞受影響,所以有易迷路的早期病徵。他認為了解清楚這機制,就有研發出針對性治療的可能。
不過三位得主都認為離這一天仍遠。莫澤夫婦去年曾說,網格細胞如何形成、跟位置細胞有甚麼具體相互作用等問題,恐怕要研究十多二十年。奧基夫也說:「神經科學仍處於前牛頓階段。」
李登偉亦特別提到,港大的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中心,跟選出諾貝爾醫學獎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幹細胞研究中心,有合作關係,將邀請多位幹細胞研究諾獎得主來港演講,詳情稍後公佈。
《蘋果》記者/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