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關破獲空郵包裹偷運危險藥物案,在機場空郵中心的397件進口的空郵包裹內共撿獲約3.5公噸有「東非罌粟」之稱的新興毒品恰特草,市值約40萬元。
海關是在上月24日至本月2日期間,檢查該批從非洲埃塞俄比亞的斯亞貝巴寄抵本港的郵包時,因包裹上沒有列明包裹內容,海關人員覺可疑,用X光檢查時,發現包裹內有可疑影像,打開檢查後發現該批恰特草。
恰特草含有微量的卡西酮及去甲偽麻黃鹼,兩者均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恰特草在非洲及阿拉伯國家較常被濫用,但在香港並不常見。
恰特草可直接咀嚼
恰特草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又名阿拉伯茶,外形似莧菜,可以直接像吃生菜一樣嚼食,若將其曬乾又像茶葉,但無論是生食還是曬乾磨粉沖服,服食後的效果與海洛英相差無幾,葉片的卡西酮會對人體中樞神經產生刺激作用,刺激多巴胺釋放,讓人有飄飄然及興奮感覺,但同時會讓人上癮,當藥力過後,會讓人沮喪、邏輯混亂、甚麼也不想做。醫學文獻更稱,長期濫用會產生聽力幻覺、偏執性精神病,甚至有致癌、致死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