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雙重國籍的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家奧基夫,得悉獲諾貝爾醫學獎後,對諾貝爾委員會秘書漢松表示「欣喜」。奧基夫其後在倫敦大談得獎感受時,說感到很驚訝,形容自己就像一個「多變的少年」,從學校讀古典文學,跳到大學讀航空學,最後跳到讀哲學和心理學,「我仍然處於震驚狀態」。
奧基夫1939年生於紐約,是愛爾蘭移民的後裔,在紐約市立大學(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取得學士學位後,前往加拿大馬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獲博士學位。1967年,他以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的身份,前往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從事研究,1987年在該大學取得教授席位,並在解剖學系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出任教授。他亦是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及英國醫學科學院的成員。
奧基夫1971年因發現腦部負責定位的「位置細胞」 而聞名,更因此而屢次獲獎,包括2001年費爾德貝格基金獎、2006年的格威爾美爾心理學獎及在2008年奪得格魯伯神經科學獎等。他這項發現其後在課堂中啟發與他共同獲獎的莫澤夫婦從事相關研究。
德新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