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
【本報訊】佔領行動發生逾一周,香港經歷前所未有動盪場面。香港紅十字會接獲最少500宗需心理求助個案,當中有人親身經歷催淚彈後發噩夢、精神狀態緊張,聽到小小聲也會嚇一驚。有臨床心理學家表示,受影響人士應保持作息定時,可透過自我抗逆能力平復情緒;若情況持續一個月,應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記者:陳沛冰 朱雋穎
紅十字會表示,由上月27日至本月6日,金鐘總部急救站向169人即場提供心理支援;上月29日至本月6日,心理支援服務熱線接獲331個求助電話,當中107個需轉介其他臨床心理學家跟進。
「爆炸畫面突然眼前出現」
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張依勵表示,警方施放催淚彈期間,總部急救站接獲傷者,除了眼及皮膚受催淚煙刺激外,有人情緒很激動,哭着說不相信眼前所見是事實,需要即時提供「心理急救」,穩定情緒。
張指,之後接獲曾經歷催淚彈的市民,表示情緒持續受困擾,「個心覺得唔舒服,平時做做吓嘢啲爆炸畫面,會突然喺眼前出現,又會發噩夢,平時精神狀態緊張,或者小小聲都會嚇一驚」。
張稱,有關症狀屬「不尋常情況下出現的尋常反應」,大部份能靠市民自我抗逆能力平復情緒,最重要保持作息定時,「做啲自己舒服嘅活動」,減少緊張情緒。但若情況持續一個月,「食唔到瞓唔到」,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失調,應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接受認知行為治療。
政見不同掀「unfriend」潮
她又指,不少人與家人或朋友因政見不同而吵架,在社交網站上「unfriend」別人或被別人「unfriend」,導致心情欠佳。當市民決定與朋友中止關係前,應想想雙方關係是否只建基於政治問題,是否有其他值得珍惜地方,及應否將此分歧放到最大。市民可將自己心聲寫下,交給朋友慢慢看,避免正面衝突。
全城市民關注佔領事件,但資訊可能過剩。張表示,有市民因傳媒報道而失眠或悲傷,需尋求情緒支援,「有人半夜扎醒都睇,之後瞓得唔好」。本身有情緒問題人士,情緒更易波動。她提醒市民應給予自己空間,「唔使每件事都好仔細睇,大約知道就得」。又或聽音樂或做運動平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