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儀,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彫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維基百科」指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統稱。官員選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證。他們既是國家政治的直接參與者,同時又是社會上層文化、藝術創造者、傳承者。
「民主的定義」Abraham Lincoln亞伯拉罕.林肯說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權。「自由」是一種免於恐懼、免於奴役、免於傷害和滿足自身欲望、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自由既有為所欲為的權力又有不損害他人責任義務。自由的背後是自律,除了自律外自由還要接受他律,他律就是外在的道德和法律規則的約束。因此為所欲為的權力只是自由的一部份,很多人一談到自由就誤解成為所欲為,那就以偏概全了;自律和他律是自由的另一部份,兩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自由。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