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警 - 陳嘉銘

黑 警 - 陳嘉銘

冒出「黑警」二字,是因為電視劇《使徒行者》。對上一次這個詞為集體留下記憶,已是2001年警員徐步高殺警事件,揭露了他的陰暗面,原來除卻笑面迎人參加《百萬富翁》外,也同時行劫傷人。
「黑警」從來都是流行媒介的構想,一方面是電視電影的戲劇描繪,反轉警察正義想像,另一方面就是現實的人性如魔,令徐步高由本來「黑警」之說,越說越像浮士德寓言,令全港媒體其後稱之「魔警」。
八十年代我們看到警察,並無「黑警」想像;因為我們僅有成龍的《警察故事》或章國明導演的《邊緣人》,說警察面對體制,甚至從事卧底而被黑白兩道打壓,唯靠抵抗,才作英雄。其後,李修賢在《霹靂先鋒》或《喋血雙雄》憨厚忠勇,把警察帶來更正氣形象;不過警隊的煙幕,始終有戲劇性想像,所以近十年電影界持續創作的《PTU》、《無間道》與《寒戰》,都涉及警隊秘密與內鬼,不為抹黑,卻指出黑白難分,儼如現實。
劇集與現實,本有距離,但過去兩週罷課與佔領運動,才真箇讓不少人近距離觀看警察。佔領行動首天,由週六晚上至凌晨的胡椒噴霧,再到週日黃昏的催淚彈,都由警察送向平民,而豐富了大眾認知──警察不必然像八十年代電影的英雄故事,更不必然是內鬼與卧底的邊緣傾軋,而是收Order做嘢,行動一致。
這種距離,過了七十年代警察集體貪污的歷史之後,已不曾在香港人的集體記憶出現。可是近日警察形象一變,首當其衝就是行使暴力與包庇暴力,毀掉港人信任之餘,隨時成了連帶港人對內地公安的恐懼想像,然後六四記憶與不公執法想像齊來,是警察一手造成。
香港警察要挽救林鄭所言「適當暴力」的醜相,本已困難,而揭露了更多事實的網上影像,陸續有來,警方應該要知道欲蓋彌彰,開多少次記招解釋,都是徒然!當然最虛耗的,是週五午後的反佔領人士,襲擊旺角和平佔領者,警察竟似放鬆執法,甚至被扣上與江湖人士勾結的聯想。於此,「黑警」之說由原本只是戲劇想像,變成與市民埋身的社會陰影;集體回憶的正面觀影想像都付諸流水,因為警察從未試過如此身體力行,否定自己。
《使徒行者》是個關於卧底追查黑警的劇集,口碑不俗,因它大膽地把黑警連帶財團、政權甚至前保安局長,似說得誇張,可經歷首週佔領運動,我們觀看警方,就知戲如人生,更如政局。警察形象自七十年代之後,將會進入另一番歷史低潮;有人會為警方打氣,我卻盲目希望那是《使徒行者》外傳──黑警之外,還有層層惡勢力,讓我知道警方真的身不由己,而同時可以把幕後黑手,繩之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