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4歲(下) - 鄧達智

我,64歲(下) - 鄧達智

1950年我出生不久,來香港未幾的爸爸因公司人事變動失去原來工作崗位,轉到另一工廠,收入減少;也曾計劃返回上海,蘇州鄉下清貧地主的外婆感覺紅的勢色不對頭,堅持要我們留在香港。為節省開支,媽媽提議搬到更偏遠的新界,爸爸留在荃灣上班,住宿舍;我們租賃元朗圍村外的果園木屋,也可養些雞鴨、穿穿膠花、釘釘珠仔幫補家計。她好友吳阿姨一家也亦如此,住在隔壁好照應,附近不少上海同鄉,基督教會及本地鄉紳興辦的學校也不錯,就此決定。
同學叫我上海仔,都好奇比我長兩歲的姐姐講上海話,識唱國語歌,想他們更有興趣媽媽為她做的時髦裙子與臉孔俏麗。
我在屯門上的教會書院西人傳教士當校長,認為唸書本上的知識之外,課餘活動同樣重要;運動之外,從唱聖詩、學彈結他打鼓到組織樂隊齊備,60年代香港民風漸開,爸爸服務工廠旗下的工廠妹分黨派各自支持陳寶珠、蕭芳芳唱「工廠妹萬歲」或「保齡,保齡」,書院仔的我們一條心;英文歌,不論Elvis、Nat King Cole、Beatles、Rolling Stones或Simon & Garfunkel……總之英文歌,所以比較喜歡西化的蕭芳芳,67年暴動後,香港政府為譜歌舞昇平,在卜公碼頭開大型「新潮舞會」,芳芳竟然到場大跳特跳,自此尊定其摩登、新潮代言人地位。
67年?響應毛澤東號召紅衛兵搞文化大革命,香港土共示威遊行暴動,港九新界街頭放置土製菠蘿(炸彈),也有好些無辜巿民,尤其無知孩童被炸死,商台主播林彬發出正義之聲以令自己及兄弟被燒死,港英警隊荷槍實彈,緊張時刻,格殺勿論,亂!
時局動蕩未知何時亂止,不少廠家、資本家如非將家當搬遷到台灣或新加坡,或帶備現金移居英美諸國;從上海而香港,如非爸爸身體漸弱,我們也曾計劃搬到台灣──台灣?那些年、那麼土,留長頭髮打Band的我如何適應?無論如何,不理紅衛兵、藍衛兵還是黑衛兵,香港那時已是亞太地區最西化、最時髦地區;已經17歲的我,無論如何,決定不離開、不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