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
【本報訊】中環大會堂對開的干諾道中上,有稱為「第一防線」的物資站,由知專十多名學生自發組成;灣仔介乎演藝學院與警察總部間,有由傳道人與中六生留守的哨站與物資站。他們肩負卑微而偉大的前線工作,從來沒有站台發言,也無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既要調配物資,又要擔當金鐘佔領區的邊界防守。這群默默耕耘的邊界守護者,意志十分堅定。
記者:朱雋穎
由金鐘沿干諾道中步往中環,有一段斜路,第一防線物資站就設在斜路尾。十多個帳篷藏着大量樽裝水、乾糧、醫療用品等物資,更遠的和平紀念碑對開路面,則有鐵馬、水馬築成的陣線。雖然與金鐘的中心佔領區距離不過數百公尺,但因干諾道中有高架路段,第一防線恍如被隔離,看不到滿滿聚集在立法會外夏慤道上的黑衣人海,也聽不到主台講者的發言、人群高唱的《海闊天空》。
「一入夜謠言滿天飛」
除了10.1當日,第一防線鮮有人停留,人流一日比一日少,鐵馬陣只留一個身位予人通過,像極邊界哨站。19歲的站長阿華說,第一防線長期氣氛緊張,尤其是晚上,「你知一入夜謠言就滿天飛,晚晚都話會清場」,教他難以入睡,兩晚只共睡了三小時,四天三夜都沒回過家。他說,由警方對和平示威者施放催淚彈起,對警方已信心全失,加上黑勢力肆虐各佔領區,「當執法與非法連成一線,呢個城市已經管治失效」。
阿華很清楚自己留守的原因,「成日都話『莫忘初衷』,政府搞咁多小動作,都係想混淆視聽,等我哋忘記為咗乜而嚟」。他要的是人大撤回政改框架,「就算梁振英或曾偉雄落台都冇用,制度如此,換邊個做都一樣」。目標未達,一個月、兩個月他都願守下去。
怎樣情況才會撤離?阿華想了想,冷靜地說:「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吧,常言『留得青山在,哪怕冇柴燒』,走咗可以再返嚟。」他頓了一頓,補充說:「但我覺得,如果流血可以喚醒人民,都係值得嘅。」「流血是甚麼意思?死亡?」記者問。阿華說得坦白:「我唔知到真係發生時,會唔會因為腎上腺素急升而走咗去,但呢一刻,我好堅定,就算武力來臨都會面對。我唔想無端端散咗。」
金鐘佔領區防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