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個故事「孟母三遷」──父母會為下一代用心選擇教育和學習的環境,先進的國家一早便會為市民提供免費教育,讓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都能接受教育。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的重要性,是提升人民的知識水平,繼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促進經濟。對家長來說,子女接受教育可保障他們未來生活穩定,訓練獨立思考及開拓國際視野,能學到知識及建立道德,健康成長,更有機會為未來社會作出貢獻。
世界很多落後的地方及國家都未能為孩子提供真正的教育,可能是基於經濟問題,或宗教關係等,女孩子更是首當其衝。在全世界有很多女孩都不能接受教育,13年4月,聯合國最新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表示,全球教育正嚴重因性別失衡,導致低收入地區有1.75億的文盲,甚至無法閱讀一句話,其中有61%是女性。性別不平等阻礙了女童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在南亞和西亞地區,無法閱讀的年輕人中三分之二為女性。
為孩子帶來希望
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剝奪女童和婦女的權利,無論是教育、文化及社會地位。好像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她不畏塔利班威脅繼續學習但遭攻擊;還有就是遭伊斯蘭主義好戰分子博科聖地(Boko Haram)綁架的200多名奈及利亞女學童,不讓女童接受西方教育。再過75年後,女性才有可能以同樣的工作量賺取與男性相等的薪金。在未來的16年,將有1,550萬女性仍會被逼婚,以現在的速度,要到2086年,才能讓非洲及落後地方的女孩獲取中學程度的教育。我們的孩子在家長愛錫及保護下成長,能夠接受教育,得到男女平等的待遇,但仍有很多地方的女孩不能選擇,她們仍受性別歧視,所有事都由男性為先,女孩只能當做家裏的資產,童婚、暴力、虐待、性侵犯等都發生在女孩子身上。
我們怎能袖手旁觀?不是現在,那是何時?還要等甚麼?我很高興國際培幼會去年舉辦了「愛.女孩」「筆.生幸福」鉛筆捐贈活動,以響應聯合國國際女童日,更於11天內共收集了100,000支鉛筆,送贈給落後地區的女童,為她們帶來希望和祝福。第2屆「愛.女孩」「筆.生幸福」鉛筆捐贈活動又到了,將於14年10月7日至16日舉行,屆時,一個巨型粉紅色收集箱將設於銅鑼灣希慎廣場一樓的中庭,收集香港市民捐贈的全新鉛筆,在聖誕節前贈送給中國、尼泊爾、非洲加納及泰北的女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對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意思,但我覺得大家都會同意一點:接受教育能改變生活,為自己帶來一個更好的未來,捐贈計劃為孩子帶來希望。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2013年完成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課程,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欄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