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共產黨艱難挑戰

《經濟學人》:共產黨艱難挑戰

【雨傘革命】
【本報訊】香港和平佔領運動持續逾一周,外國傳媒關注今次會否像1989年天安門民運那樣,以血腥鎮壓收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社論形容,「共產黨正面對天安門以來最艱難的挑戰,這次它必須作出更明智抉擇」。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以〈黨對人民〉為題,報道香港佔中活動。互聯網

新一期《經濟學人》罕有以新聞相片而非漫畫做封面,以〈黨對人民〉為題,指習近平和其他中共領導人堅決不向港人要求真民主讓步,除了為自己利益緊抓權力不放,中國一亂就血流成河的歷史,亦令他們擔心共產黨對國家的控制一鬆手,就會帶來亂局和災難。

獨裁將爆發動盪

評論報道指中國歷史亦表明,獨裁高壓只能令國家短期穩定,壓不下人民不滿,不滿積累太多,往往爆發災難性動盪。中共25年前決定向天安門開槍,是恢復了秩序,但令全世界對中國,以至中國政府對國民,至今仍充滿不信任。
報道指中共對付佔領運動,使出指示威者受「反華外國勢力」操控的慣常抹黑伎倆,也出了收買富豪的英國殖民地管治術,但警方出動催淚彈也未能清場,習近平仍有可能授權動武,但這不止對香港是災難,也解決不了習近平的內憂。
從內地針對地方政府決策的示威抗議此起彼落,到社交媒體充斥的怒火怨氣,都可見很多內地民眾的不滿正上升。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需要找方法讓國民形塑其管治,而不是要他們訴諸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的抗議。香港有言論自由的歷史,跟內地有半分隔的關係,是開始這實驗的理想地方。習近平如把握這機遇,他對國家的貢獻會比歷代皇帝和黨領導人都多。」
曾居港十年的中國流亡記者和作家馬建,在英國《衞報》撰文指香港這次佔領運動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會是個歷史轉折點,因為它是「過去25年來對中國獨裁政權最大和最齊心一致的反抗」。
美國《新聞周刊》則從經濟角度入手,指天安門式鎮壓將令中共自食其果,因為六四鎮壓後外資全面撤出,令中國經濟增長停滯三年,直至鄧小平南巡才重拾高速增長步伐。
中共政治認受性很大程度依靠連年高速經濟增長,近期放緩已觸發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去留之爭,習近平必不想此時鎮壓令經濟雪上加霜。

英國《泰晤士報》指近日有暴徒受聘,攻擊香港的示威者。

或影響全球經濟

不過中國經濟情況已跟2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已晉身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亦是全球大公司必爭的大市場。
《新聞周刊》指投行和對沖基金的經濟師,已開始私下構想如出現血腥鎮壓的最壞情況,對中國與全球經濟的衝擊,一家美國大製造公司駐華總裁則說:「這件事我談也不想談,講真,就算想想也令人沮喪。」
昨天各大美英傳媒都有報道前日的襲擊佔領人士事件,其中英國《泰晤士報》直指「收了錢的惡棍」襲擊示威者,《每日電訊報》指「親北京暴徒」嘗試清場,彭博社、美國《華盛頓郵報》和《新聞周刊》都用「暴徒」或「惡棍」形容襲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