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許多人都曾探望過病人,對象離不開家人或親友。私家醫院沒有規定探病時間,但公營醫院則設探病時間及每次進入病房的人數,避免妨礙病人休息,甚至影響在同一病房留醫的其他病人。
年邁而又獨居的長者入住醫院,通常很少有人前往探望,原因不難明白。當事人如看見鄰床不斷有親友前來,但自己卻沒人理會時,相信心裏定不好受。
有見及此,筆者所屬教會便安排一些負責關顧事工的執事前往探望這類會友。衷心問候之後,他們多半站在床邊為病者念一些經文、祈禱或低聲唱詩,然後才離開。
不須問病況 多身體接觸
探望病人是醫務社工的職責之一,有時是應家屬的要求,有時則因個案情況特殊而須這樣做。
六十年代末,本人初出道時在醫院工作,負責兒科和骨科病房的有關個案。有天上司把一名患了癌症的八歲女孩的個案交給我處理,在探病時段走進病房時,她父親正前來探望,交談下才知道女孩的母親已離世,於是筆者每天都前去探望,女孩很乖也很安靜。探望了數天後,在新的周一走進病房時發覺女孩不在,以為調了病房,查詢之下方知道她已在周末離世,心裏不禁為她的父親難過。
探病時不必問患者的病況,否則當事人因重復敍述會感到疲乏;只要關心陪伴,加上一些身體接觸,例如撫摸他的手等便已足夠,因為他們需要的是關心和愛心。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