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推動遺體捐贈 長者向無言老師致敬

中大醫學院推動遺體捐贈 
長者向無言老師致敬

【蘋果基金撥款】
一縷輕煙隨風逝,遺愛人間垂不朽。隨着社會風氣開放,不少長者不再忌諱「講死」,反而更積極安排身後事。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早前撥款1.4萬元予禮賢會沙田長者鄰舍中心舉辦「2014生命列車計劃」,讓一眾老友記到中大醫學院了解「無言老師」對社會及醫學的貢獻。
記者:邵沛琳 黎梓緯

「生命有限,知識永存」,節錄自中大醫學院學生為感謝「無言老師」而寫下的詩作。近年中大醫學院致力推動「遺體捐贈計劃」,藉此讓大眾了解遺體對醫學教育甚為重要。

遺體捐贈長者佔九成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兼解剖室主管陳新安教授表示很多人已不受「身體髮膚受諸父母」的傳統觀念束縛,「我好欣賞市民喺運用遺體、醫科教育上嘅觀念改變咗」。
過往幾年,醫學院收到約7,000份申請表格、每年接收逾80多具遺體,其中長者更佔整體捐贈者的九成。惟因醫學院的遺體儲存空間已接近飽和,故須暫停接受捐贈。
陳教授期盼遺體的需求與供應可取得平衡、互相調節。是次活動負責人吳先生表示,不少老友記希望可多點了解百年歸老後的安排,他期望透過活動讓長者仿效「無言老師」的無私精神,為未來的醫學發展出最後一分力,「希望佢哋可以活在當下」。
活動期間,導師講解身體各器官的構造、遺體處理及醫學用途,並帶領他們參與默禱儀式,一同向「無言老師」致敬。

黃氏夫婦坦言會考慮參與遺體捐贈計劃。

「個皮囊冇用益吓大家」

老友記們都留心地聽從講解,又積極發問,有長者表示日後會考慮參與「遺體捐贈計劃」。年過70的黃太笑言:「周身病痛,但個臭皮囊冇用,咪益吓大家!」
在活動當日擔任義工的退休中學校長許先生(60餘歲)認為活動充滿意義,又具教育性,從中可學習不少醫學常識。另一義工阿邦(30餘歲)直言以前很少接觸關於身後事的資訊,直至他參與生死教育課程、參觀殯儀館與火葬場等後,才明白不需要過份避忌此話題。他希望協助長者了解後事安排,進一步改變長者對「死亡」的觀念,為尚未拋開傳統觀念的長者釋除疑慮。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bit.ly/1nQRth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 專頁: http://goo.gl/eYKB89

蘋果基金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渣打銀行:447-0-667059-3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