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老友不幸患上腸癌。
我安慰他:「發覺得早,腸癌係有得醫嘅。」
老友則反問:「點樣有得醫先? 」
患者心中最希望的,自然是經治療後癌症不再復發,直接的說,就是「斷尾」。
一般來說,癌症經治療後,過了五年不復發,就不會再復發(當然有例外)。醫學界多以五年存活率作為癌症能否治癒的指標。當然,五年存活率只是概括的統計數字,無人能預知個別病人的病情發展。
英格蘭籍的病理學家Cuthbert Dukes(1890—1977)在英國倫敦最有名的肛腸科醫院St Mark's Hospital,鑽研大腸癌的擴散及病人存活的關係,於1932年提出以腫瘤擴散的程度作為大腸癌的分期。
局限在大腸壁的腸癌,是Dukes' Stage A。手術後五年存活率高達90%。
Dukes' Stage B期的腸癌已穿透腸壁的肌肉層,五年存活率有60—70%。
已擴散到附近的淋巴腺的腸癌是Dukes' Stage C,存活率降到20—30%。近年的臨床研究發現,此類病者手術後若加用輔助性的化療(Adjuvant Chemotherapy),能顯著地提高存活率。
已擴散至腹腔硂肝臟或其他器官的晚期腸癌,手術或能舒緩出血、梗阻等症狀,化療或能控制腫瘤的生長,但治癒的機會卻是渺茫(Dukes醫生是病理學家,他單憑分析切除後的標本設定他的分期法,在原本的Dukes' Staging中並沒有D stage)。
手術後把割除了的一段大腸送交病理部檢驗。老友的腸癌局限在大腸的黏膜,沒有入侵肌肉層,淋巴腺也沒有癌細胞,是早期的Dukes' Stage A。
外科醫生不輕言包醫,但今次該有把握「斷尾」了!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