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到英國首相卡梅倫都開始關注香港的情況,要求中國政府及特區政府尊重市民的自由及權利,妥善處理「和平佔中」及公民抗命運動。香港這個自回歸後已成為國際政壇「棄兒」的地方忽然成了國際社會焦點。若再加上近幾天以來國際主要傳媒包括CNN、BBC、紐約時報、Time Magazine的詳細及持續報道,說香港成為近期國際焦點絕對沒有誇張。
西方大國及國際傳媒突然重新關注香港的情況當然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特區政府粗暴以催淚彈鎮壓手無寸鐵市民,形成更大的震盪及對抗固然是重要理由;北京以強權一手扼殺香港的民主發展,意圖把假普選強加在市民頭上也是關鍵。對國際社會來說,香港向來是個自由、安全、穩定的城市,是大量國際投資者、學者、商家、學生居住、生活的地方。北京政府及特區政府一手破壞了這個城市的安全感及安寧,意圖扼殺這個城市的自由氣息,國際社會有強烈反應實在合理之極。
此外,英國是中英聯合聲明的締約國,對香港的情況,對香港市民能否保持基本自由與權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美國雖然不是聯合聲明的簽約國,但當年曾大力支持有關文件,九七年香港回歸時也清楚表明支持香港保持自由開放及逐步發展民主。換言之,美國政府同樣有道義責任為香港發聲,要求北京政府遵守於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諾,要求特區政府正面回應市民的合理訴求。我們期望英、美政府及國際社會繼續關注香港的和平抗爭運動,繼續向北京及特區政府施壓,令這些當權者明白,他們受國際監察,不能任意妄為。
除了官方層面、政府層面的支持外,各國民眾同樣響起強烈支持香港民眾的聲音。多個歐美大城市從巴黎到倫敦到紐約到三藩市到多倫多都有群眾聲援集會,並對中國政府及特區政府作出嚴厲批評,互聯網、傳統傳媒上更是一面倒支持香港市民抗爭的聲音,稱讚港人的和平理性抗爭做法世上罕有。其他國家、地區居民的聲援不但對當地政府構成壓力,也令今次抗爭的故事、畫面傳遍世界不同角落,為香港爭取到更多、更有力的道義支持。我們得感謝外國民眾的關注及支持,並必須繼續爭取他們的好感及同情,好讓「和平佔中」及抗命運動不但是香港本土的民主抗爭,也成為全球民主抗爭運動的重要一環。
當然,要保持國際社會特別是國際民眾的支持,「和平佔中」及抗爭運動必須嚴守過去幾天以來那種有理有節、和平理性的抗爭模式,不能走向暴力衝擊,不應挑釁執法人員,以免製造藉口或把柄讓當權者有機可乘。事實上689除了使用拖字訣,除了繼續厚顏無恥不肯下台外,他還開始動員建制派力量,利用佔中運動造成的不方便挑動事端,希望引起受影響市民的不滿情緒,從而製造市民互罵、互鬥的惡劣情況。一旦「和平佔中」運動變色,因挑釁或互罵而出現暴力場面,運動的道德感染力將因此而大大減低,國際社會及外國民眾的支持將因此而下降,「和平佔中」運動便可能無以為繼,迅速萎縮。
從北京力挺689包括中央電視台播出他的新聞片段來看,從689死賴不走的態度來看,短期內「和平佔中」及抗爭活動未必能令689下台,未必能順利推倒689無良政權,整個運動可能要進入長期抗戰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民、學生更有必要保持冷靜,保持和平理性,保持抗爭運動的良好形像,即使遇到挑釁或暴力也得保持和平非暴力的本色。只有這樣,市民抗爭運動才能繼續對不仁的政府產生最大的政治及道德壓力,才能穩住香港市民及外國民眾的支持,爭取最後勝利。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