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框框才可打開局面(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突破框框才可打開局面
(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9.28警察暴力清場,企圖鎮壓群眾,現已證明是有計劃、有預謀、有組織的行動,完全兌現梁振英兩年前為爭取中央支持「入閘」及最後獲欽點成為特首的承諾,因為港共在中共強硬派的支持下得以成功奪權,最重要的論述,就是回歸後人心不歸,完全是因為反對派在所謂外部勢力的支持下蠱惑民心,反對共產黨;民主普選一定不可在港落實,否則香港就會出現「顏色革命」,最終成為顛覆中國大陸的基地。
這種敵我分明的鬥爭思維,是六四後遺症,魔鬼的幽靈一直盤旋於中南海內外,加上「寧左勿右」是香港寄生蟲的土共之基本生存哲學,經過殖民地政權一直以來的打壓,回歸後他們好不容易冒出頭來,爬上高位,得以分享建制的既得利益,絕不會輕易放手。倘若香港有真正的民主選舉,無論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都由一人一票公平公正公開選出,優勝劣敗,他們即使不被民主派擠掉,亦會被名副其實的建制派捨棄。因此,如果真的有所謂「左膠」(其實「左毒」的說法更貼切)的話,土共才是貨真價實的「左膠」,反而那些理論不通、思想胡塗、言行受無謂的民族主義和愛國思想局限的左翼青年,極其量只是「幫倒忙」而已。何況思想偏差可以通過政治實踐和辯論糾正,並非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
很奇怪,在今次全民運動或外國傳媒普遍譽為「雨傘革命」的鬥爭中,所謂本土派或城邦派只將矛頭指向他們心目中的所謂「左膠」,甚至狂鬥根本在今次運動中並無顯着角色的「左膠」,對直接下令暴力鎮壓群眾的土共,卻從輕發落,更沒有提出具體的鬥爭綱領,一舉而徹底消滅土共。
香港不是泰國,更不是烏克蘭,客觀的政治條件不同,街頭鬥爭不可能長期持續,否則曠日持久,定必加劇社會分化,正中狼英用群眾鬥群眾的毒計。何況今次佔中行動意外地演變成為全民運動,根本完全是市民自發的結果,也可說是689下令鎮壓激化社會深層次矛盾的產物,沒有領導,拒絕領導,因而亦無人可以領導。這個「讓子彈飛」的亂局,理論上只有兩個結局:其一是中共支持暴力鎮壓,結果六四悲劇重演,香港固然消亡,中國大陸的政經亦會受到重大衝擊,因為中共雖然擁有香港的主權和治權,但香港實際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國際城市,不單有不同種族在港居住,連約三分之一本港市民都持有外國護照和居留權,國際絕對有理由介入香港危機;其二是689政權倒台,但觀乎梁振英夫婦在國慶升旗禮上眾皆苦口苦面我獨洋洋得意的笑容,厚顏無恥、堅持不會自動辭職的689肯定成竹在胸,看死港人不敢造反,建制派沒有人夠膽加入倒梁的行列。
梁振英有恃無恐,就是認定中共基於面子問題和統治權威不可侵犯,縱使不滿689的施政表現,也會力撐他完成今屆任期。此時此刻,一定要突破框框,大膽思維,才可打開局面。
學生組織、佔中行動和全體泛民立法會議員應該立即成立聯合陣線,號召全港市民罷課、罷工、罷市,同時佔領全港十八區,務求速戰速決,要求據報最新負責處理香港危機的中央領導人汪洋指示建制派支持立法會彈劾和罷免梁振英,以平息民憤。
由於行政長官是政改五部曲的關鍵人物,梁振英一下台,等於第二部曲人大決定自動失效,補選特首後,才可再重新啟動政改,讓中央和港人雙方都有迴旋餘地,再討價還價,制訂香港未來民主前途。
香港退無可退,一定要企硬。進攻是最佳的防守策略,只有背城借一、破釜沉舟,才可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氣概,以弱制強,壓倒貌似不可擊倒的巨人。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