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獨裁者鬥長命!(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與獨裁者鬥長命!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愛與和平」在香港遍地開花,沒有人知道事態發展最終會是怎樣。但是無論今次結局如何,每一個推崇民主、自由、公義的香港人都一定要亦只能根據一個方針來走下去。
我們要與反對民主、自由、公義的人鬥—長—命!要鬥長命,就不能事事只靠大型遊行、靜坐活動。回顧過去,2003年的七一遊行都曾經喚醒了很多市民,但這股熱情很快就散了,因為我們沒有好好把這股力量繼續灌溉。漸漸地,建制派就開始動用他們的資源去「陰乾」市民的「2003七一精神」。
所以,今次我們絕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正如我幾星期前在這版的文章所提起,要持久推動民主力量,就一定要保存及擴張公民社會。這可以怎樣做?我相信要從三個層面去看,但無論是哪個層面,都需要鼓勵市民廣泛參與。
首先,在一個社會的層面,我們每一個有心人都應該加入或自發創立至少一個直接或間接地推動民主、自由、公義的團體或群組。這些團體或群組可以百花齊放,各人做自己覺得比較適當自己的事,一些專業界別或社會議題關注組如是,一些社會行動(我幾星期前提過「平等分享行動」為一個例子)亦如是,甚至一些利用定期宗教或社交活動(教會團契、晚餐會、畫畫會、唱K會等)來聚集一群人去討論及關注社會議題如是。團體或群組的人數亦不一定要很多,就算少至五個、十個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定期「做事」就可以了。
第二,我們亦需要關注自己居住的社區層面上的事。這些事對很多關心社會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很悶,但其實是很重要的。近十年來,建制派能夠把它的勢力在香港蔓延就是靠在街坊組織、業主法團等團體「落腳」。當他們「落腳」後,就逐漸利用這些團體的名義去消滅民主聲音。我們要在每一個街口、每一座大廈或屋苑打游擊戰,少則令建制派在社區消滅民主聲音的舉動步步為難,大則重奪個別社區團體。我們亦可以利用「居民」身份,不時自發性把社會問題帶進社區。在十月一日,我們一群美孚居民就正是這樣做,自發地在美孚派黃絲帶,聲援學生民運。
最後,在個人層面上,我們要盡量在個人家庭或健康環境許可,及時常警惕自己不要被「收買」、被「統戰」的大前提下,努力賺錢。這聽起來像是很功利主義,但錢在公民社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當然,我們永遠都無可能與建制派的「銀彈」去比較,他們一幅中聯辦高官的字畫都已經可以籌到一千多萬元!但是,如果沒有一些錢,要抽時間做社會、社區運動就會相對地困難。如果沒有一些錢,就不能向財政上有需要的公民社會團體或群組施予援手。如果沒有一些錢,我們就算很基本的事(影印傳單、做海報等)都做不到。如果沒有一些錢,黎智英就不能創立壹傳媒,抵抗建制聲音一步一步佔領香港傳媒!
未來的路很漫長。抗爭的步伐可能會很慢,需要很大的耐性。但我們既然被今次的爭取真普選運動喚醒,就有責任不要讓自己及身邊的人再沉睡。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 註: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的意見。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