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
【本報訊】從佔領中環蛻變雨傘革命,爭取民主自由的思潮已然「遍地開遮」,散佈港九每一角落,沒有人是領袖,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袖。各個佔領區由周日晚的劍拔弩張,近日逐步緩和變成民主訴求根據地,大批市民除了表達對行動者的無限感激,宣洩對現今政權的不滿,也訴說着每一個香港人對我城未來的冀盼。《蘋果》記者連日在各區留守、觀察,三段廣場日記,從一條黃絲帶到一幅文稿海報,見證真正公義。
記者:馬志剛 譚靜雯 陳凱迎 伍雅謙 王家文
與女大學生暢談理想
冰冷的政總最近變得繽紛。過往總是急步由海富中心趕往政總或立法會採訪,沒留意路旁四周。昨早我又來到金鐘的佔據點,趁着大部份留守市民仍在休息,我四處看看,連接中信大廈的天橋掛上一幅橫額,寫上John Lennon名曲《Imagine》中的一句:「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我在金鐘所見的確似是個夢境,是我們一直追求平等、自由的民主夢。
自發辦民主講堂
政總灰色的外牆昨貼滿又黃又粉的memo紙,紙上寫滿市民心聲,有人畫上象徵今次行動的雨傘,也有人要求公民提名。中信大廈天橋下的一整排水馬,又是另一幅民主牆,橋躉貼有一塊大膠布,寫着「公民講場」幾隻黑色字,地上還有桶未乾的墨水。
這「講場」與上周的公民講堂不同,今次是由幾個來自城大和港大的女生自發舉辦。她們上周日來到金鐘,嚐過胡椒噴霧和催淚彈的滋味後決定留守,並自發邀請自己認識的大學教授和講師,前日起重啟民主講堂,更邀得李柱銘做講者。她們邀我席地而坐,分享對民主和普選的看法和理想。
這幾天我跟數十名集會市民聊過天,都是在馬路上隨處找個位置坐下做訪問,有時候我甚至會坐進小組中,交換意見。金鐘集會到處可見市民圍成一圈,這一圈有人拿着咪發表自己對政改的意見,並邀請其他人與自己辯論,那一圈有人抱着大聲公,訴說自己對梁振英班子的不滿。有一晚,我除下記者證當回一個普通的參與者,躺在中信大廈附近的馬路上,想像某天人潮散去,我在橋上再看這條經已恢復行車的添美道,只願那時民主社會不只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