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蟹季,為食老饕最頭痛,又嘴饞,又怕蟹毒,嗅到蟹香,只恨得牙癢癢。螃蟹在健康界別惡名遠播,從中醫角度看,卻未必有害無益,要視乎進食者體質。香港註冊中醫鄭智仁認為,適量進食大閘蟹,對一般人來說無損健康,他自己也沒戒口。食得節制,配以適當湯水,就不用因蟹毒而躊躇了!
Q:記者 A:中醫鄭智仁
Q:蟹類之中,大閘蟹特別寒涼?
A:大閘蟹生於湖底寒冷環境,傳統中醫學認為相對寒涼,但與其他蟹類比較沒太大分別。
Q:為甚麼大閘蟹不宜多吃?
A: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大閘蟹含異性蛋白,易誘發身體產生過敏反應,中醫稱之為「發物」。另外,不潔河鮮含病原體,有機會引致食物中毒,俗稱「中魚蟹毒」。而蟹膏含較高膽固醇,有心血管毛病的人不宜多吃。
Q:大閘蟹有何食療功用?
A:蟹類具養筋活血、利肢節、補骨髓功效,亦能清熱解毒。對於腰膝痠軟、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和熱病患者都有一定食療功用。
Q:哪些人應避免吃大閘蟹?
A:一,孕婦:大閘蟹能活血祛瘀,增加流產風險;二,脾胃虛弱:大閘蟹寒涼,削弱消化功能;三,月經期間:月經期間如進食寒涼食物,會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容易產生血塊,引發痛經;四,過敏性哮喘和皮疹患者:蟹類含致敏原,易引發敏感症狀;五,感冒患者:大閘蟹寒涼容易成肺氣閉塞,加重症狀,令感冒日久不癒;六,膽囊炎、膽結石症、肝炎活動期病人:進食後會加劇病情,若進食生蟹還有較高風險受大閘蟹中的病原感染。
Q:俗語說「柿蟹同嚐,定見閻王」,有事實根據嗎?
A:柿子中的鞣質,會與蟹類的蛋白質結合,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物,損消化能力但並不致命。其他含鞣質的食物,如山楂、茶飲等也不適宜與蟹類同食。
Q:大閘蟹哪些部位不適宜食用?
A:蟹的腸胃特別髒、蟹腮易匿藏寄生蟲、蟹心屬「寒中之寒」,均不宜進食。
Q:蟹粥據說對腸胃較好?
A:粥和米飯亦有保護腸胃的功用,吃蟹粥能吸收蟹的營養之餘,又減少對腸胃的負面影響。
Q:吃大閘蟹時,多蘸一些鎮江黑醋汁,對身體有何益處?
A:醋性溫,有散瘀,強筋,開胃,解魚蟹鱗毒之效,而大閘蟹性寒,能活血通絡,利肢節。醋蟹同吃可減低蟹之寒性,幫助胃腸消化,減低過敏反應,並能改善某些瘀血停滯的情況,如關節僵硬等。
Q:《紅樓夢》寫林黛玉身體虛弱,吃蟹時「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為甚麼?
A:酒屬溫熱食物,具散寒功效,熱酒更暖胃,吃大閘蟹時,可把黃酒翻熱至40℃左右喝。
祛寒化濕——藿香正氣瘦肉湯
材料:
藿香10克、紫蘇5克、白芷5克、大腹皮5克、茯苓5克、白朮5克、法半夏3克、陳皮5克、薑厚樸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生薑2片、大棗3枚、瘦肉適量
做法:
將藥材洗淨後,以800毫升水浸泡30分鐘,再放進瘦肉,煮沸後煎30至45分鐘便可,再放進適量的鹽調味。
功用:
以藿香正氣散材料,加入瘦肉煲湯,有助祛寒解表,健脾化濕,並對抗魚蟹毒,增加腸胃免疫力,減少受外邪感染的風險。
注意:
藿香正氣瘦肉湯內多辛香溫燥的藥材,虛火旺盛、陰血不足者慎用。
理氣健脾——養生蟹粥
材料:
蟹1隻、陳皮10克、紫蘇葉10克、香薷10克、生薑2片;葱、白米適量
做法:
將藥材洗淨後,以500至800毫升水煎煮30分鐘,過濾取藥汁當湯底,加入蟹及洗淨的白米煮成粥。
功用:
陳皮理氣健脾,而紫蘇葉及香薷均為唇形科植物,含豐富揮發油成份,其芳香氣味可健脾開胃,一般人都適宜食用。
注意:
對魚蟹敏感者不宜。
大閘蟹不宜進食的部位
解魚蟹毒——紫蘇薑茶
材料:
生薑10克、紫蘇葉10克、紅糖適量
做法:
將生薑、紫蘇葉洗淨後,以500毫升水煎煮約10分鐘,過濾後加入紅糖飲用。
功用:
生薑、紫蘇均能解魚蟹毒,其揮發油成份鎮吐、抗炎,亦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將兩者煎成茶飲,再加入暖胃散寒的紅糖調味,能減少大閘蟹對胃腸的影響。
注意:
紫蘇薑茶性熱具刺激性,虛火旺盛、體質偏燥熱、高燒、喉嚨腫痛、口腔牙齦腫痛者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