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亞哈薩克及烏茲別克交界的鹹海(Aral Sea),曾是全球第四大湖泊,但過去半世紀因為水利工程而出現水土流失,首次乾涸得幾乎見底。
美國太空總署自2000年開始,每年8月都為鹹海拍衞星圖,讓人更易掌握湖泊消失情況。衞星連環圖拍攝之初,湖泊已較原先「縮水」,斷成南北兩邊,其後面積大得多的南部湖泊亦再斷開成東西兩部份。2005年,哈薩克政府在南北湖之間築建堤壩,但仍無阻湖水流失。到2010年,鹹海面積已經減半,湖水量亦僅餘原來的1/4。
鹹海之死,罪魁禍首是前蘇聯1960年代的水利工程,為了有足夠水源灌溉周邊農地,當局不斷引走鹹海湖水,同時令水質長期受肥料及農藥污染,威脅周邊民眾的健康及生計。
專家指今年天氣異常乾旱終令鹹海首次見底,估計現時湖水量約莫只有原來的10%。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