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百貨對出的馬路口是銅鑼灣心臟地帶,也是佔領行動在港島區的「大後方」。由怡和街到軒尼詩道,有商場、酒店、民居和卡拉OK等,人流極旺,東角道和渣甸街兩邊要留給途人出入,要預防警方突然攻入絕不容易,留守這區的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有條理地分成不同小隊,負責維持秩序,更多人發揮創意,沿路為這場革命擺下藝術裝置。
設糾察隊分隔滋事者
銅鑼灣的留守者自發分成哨兵隊、糾察隊、物資隊、醫療隊和資訊傳遞隊。銅鑼灣現場沒有主台,也缺乏音響器材,糾察隊和資訊傳遞隊擔起重任,前者要應付反佔中人士於人群中挑釁,每次有人嘗試挑動參加者情緒,糾察們就會將滋事者與圍觀市民隔開,勸喻各人冷靜。資訊傳遞隊則負責將現場最新訊息,不靠WhatsApp等通訊科技,只靠人肉口耳相傳,將訊息由街頭傳至街尾。
集會靜坐的示威區由怡和街開始,至軒尼詩道與波斯富街交界完結,並在此用鐵馬陣設置第一條防線;波斯富街至堅拿道東一段軒尼詩道則被劃作「緩衝區」。軒尼詩道與堅拿道東交界再用另一重鐵馬造成防線,拖延警方攻入示威區的時間。但街道兩旁的商住兩用大廈卻成為滋事者藏身之處,佔據點多於一次被「空襲」,遭人拋下西瓜、水彈或橙。
銅鑼灣相對是個較方便的佔據點,不少人會於晚上離去,翌日中午再來,結果每朝早晨留下的市民數目較少。商戶在崇光的鐵閘貼上「廣告」,有日式燒肉店為市民提供免費水和充電服務,亦有樓上咖啡店提供優惠餐或讓市民使用其洗手間。
由波斯富街一直向東走,沿路可見由水樽排成的「罷」字,讓市民寫下心聲的白畫紙,還有由學生在馬路上用粉筆所畫的黃色大雨傘。人人都舉機拍照,替這條換了新裝的軒尼詩道留下記念。走到連接怡和街及糖街的圓形行人天橋時,抬頭卻會看到橋上掛了一條橫額,提醒市民「保持覺醒,絕不演變成嘉年華會,讓人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