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
【本報訊】1989年六四事件、2003年反23條有50萬人上街,每個大時代引發的社會運動,滋養社會新一代的政治觀;2014年的佔中,全港中學生更走到社運最前線。有中五女生自發在政總集會現場設立民主牆,集結市民力量疾呼「我要真普選」、也有中四生自己走到銅鑼灣的物資站做義工,自喻是「街頭抗爭世代」。令上一代的教師驚嘆:「未來新一代嘅政治投入度,將達到史無前例最高峯。」
記者:梁御和 陳凱迎 林俊謙
10.1的政總現場,警察防線已撤走,萬計市民魚貫進入,以身體及腳步表態;公民廣場外的大台前,是一排阻隔地盤工地的黃色膠水馬,但昨已成為全港市民的民主牆,一張張白卡紙,寫上「抗命到底」、「民主不倒」,一日間貼滿34個水馬,寄載人民渴求民主心聲。
「等政府唔好再漠視我哋」
設立民主牆的人,沒從屬任何組織,也不是甚麼政黨成員,她是就讀孫方中書院的中五學生何諾桐。「我只係覺得𠵱家唔發聲,之後可能無機會發聲,所以有機會畀我講嘅,希望將意識分享畀大家,希望一呼百應」。
何同學的啟蒙早於兩年前反國教,上周學界罷課正式投入社運,負責派發物資。警察發射催淚彈,急急退場回家後,不斷苦思可以為運動做些甚麼,昨於是帶同200張寫有同學信念的白卡紙,貼在政總水馬上,有市民見狀問她可否「寫埋一份」,終令水馬演變成民主牆,「我希望貼滿晒佢,等政府唔好再漠視我哋」。
銅鑼灣「佔領點」的物資組中,也有一個就讀中四的女義工,說起政治時條理分明。她指成年人或覺得她是溫室下的小朋友,她卻指自反國教以後,她們已變為「街頭抗爭」世代。
現場也有留守學生認真討論雨傘革命如何走下去,又與中年人小組討論,談起中國政治。該名中年人不願上鏡,但坦言作為成年人,容易向現實低頭;有三個仔女的他,認為自己本身對年輕人的想法不能理解,但前夜在中環見過萬人空巷的場面,又與一班年輕人討論後,開始佩服他們對民主的堅持。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昨日發公開信,讚揚學生的集會井然有序,也不怕風吹雨打,令他感觸落淚;希望當局酌情處理對學生的檢控,又呼籲政府與學生對話,盡快解決事件。
政治投入感將達至高峯
李求恩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徐曉琦對學生的行動表示驚嘆。他指,政府近年處理社會矛盾時表現遜色,引發反國教及反東北等社會事件,引起學生關注;警方的催淚彈更為學生帶來巨大衝擊,「令佢哋醒晒,好多同學不斷問點解警察要咁做,好傷心、感覺好負面」,引發不少同學自發參與運動發聲。這一代經歷佔中的學生,未來數年的政治投入感及參與程度,將無可避免達至史無前例高峯;而且更會偏向民主一方。「我好期待2016年嘅立法會選舉,睇吓一班年青選民嘅投票情況」。
民主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