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租賃興起 富豪爭分杯羹長實擬投資400億 亞太區商機大

飛機租賃興起 富豪爭分杯羹
長實擬投資400億 亞太區商機大

【財經專題】

飛機租賃行業不是新事物,但近年在亞太區迅速興起,包括長實(001)主席李嘉誠等「大孖沙」,皆有意在行業上分一杯羹。飛機製造商估計,未來20年亞太區對新飛機需求超過1.3萬架,潛在交易額逾2萬億美元,足證飛機租賃行業「錢途無限」。

記者:鄭柏齡 周燕芬

論規模,全球20大飛機租賃公司中,近九成位於歐美,亞太區租賃公司可謂「不入流」,具中資背景的更只有3間。但種種迹象表明,行業正急速向亞太區轉移,除中資銀行悉數開設相關業務外,長實早前亦證實,有意進軍飛機租賃業,交易額可能高達400億元(詳見另文)。
飛機租賃公司多數由金融機構、大財團籌組,運作不算複雜。公司先向飛機製造商,一次過以「折扣價」買入大批飛機;其後,持有不同機型的租賃公司,把飛機轉租予航空公司,租約長5至20年不等。完成租約後,公司可選擇續租、租予另一名顧客,甚至把飛機出售等。

快運全部飛機來自租賃

航空公司為何透過第三方買機,而非自行添置機隊。香港快運副行政總裁Andrew Cowen解釋,飛機單價高昂,需要大量訂購才可獲折扣,不利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另外,飛機生產時間長,新成立的航空公司要獲得飛機,租用是最便捷辦法。目前,香港快運營運8部飛機,便全數來自租賃公司。
以空中巴士即將推出市場的A320neo機型為例,標價944萬美元起(約7,317萬港元),飛機估計明年才「應市」,已接到逾3,200架定單。以空中巴士每月生產42架A320飛機計,航空公司要「排隊」6年,才可收到心儀機種。
市場「錢途無限」,不少中資銀行如中行(3988)、工行(1398)、國開行等,自2008年起進軍飛機租賃業,但與歐美巨頭相比仍處起步階段。民行(1988)旗下民生金融租賃公司,飛機租賃事業部副總裁劉浩然指,租賃活動在中國漸趨頻密,「廉航係非常大嘅市場,透過租賃公司,廉航用最少資金取得飛機使用權;合約完咗再做決定,靈活變化」。

資本回報率9%勝製造商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資料顯示,2004年至2011年間,飛機租賃行業平均資本回報率(ROE)約9%,較飛機製造商(7%)、機場(6%)、航空公司(4%)高;「肥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劉浩然坦言區內「多咗對手」,但中國對新飛機需求多達7,000架,料租賃業勢得到更多投資者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