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者自設急救站

留守者自設急救站

【本報訊】三條守則,食物與急救用品分開擺放,急救站要確保有足夠空間容納傷者,銅鑼灣東角道補給急救站管理井然有序,難以想像「成立」時異常混亂的情況。從金鐘一路「逃難」過來的舞蹈老師Ken,協助設立與制訂急救站守則,「要留住人嘅安全先可以繼續抗爭落去」。

「用自己方法投入戰爭」

學過急救的Ken曾協助設立干諾道中首個急救站,眼見銅鑼灣留守者將急救物資與其他物資混在一起,「可能佢哋冇學過急救」,缺乏空間應付可能出現的傷者,於是挺身而出,協助設立急救站,與在場人士一起訂立守則,務求令急救工作更加順暢。
Ken指補給急救站的目的不在要參加抗爭,表明成員不會搬鐵馬,亦不會衝欄,而是為向示威者或是有需要的路人提供服務。他表示,罷工罷課都是戰場,最重要是人員的安全,方可繼續進行抗爭,「用自己方法投入呢場戰爭」。
催淚彈曾在頭頂爆開,Ken從金鐘逃走時,本想扶起身前的老人離開,但遭警方前後夾擊,婆婆嚇得尖叫,伯伯則抱着她,而自己因被催淚氣體圍困只能掩面逃離現場,認為警方沒有合法權力去使用武力。Ken稱來到銅鑼灣時已有大批市民聚集,強調所有人均是自發站出來,在無任何領袖帶領下,可以做到佔領馬路,是民主教育的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