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
【本報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雞蛋與高牆」比喻普通人與建制關係,一直是港人樂於採用的抗爭譬喻。今次香港學生和市民以雨傘對付惡警胡椒噴霧的場面,竟在不知不覺間重塑世界抗爭歷史。外國傳媒都以「雨傘革命」來形容香港佔中運動,以一把把雨傘質疑中央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
英國《金融時報》以〈雨傘革命讓人質疑一國兩制〉為題,指香港民眾力抗警察的胡椒噴霧,只是手上的雨傘、面上的口罩和眼罩,並讚揚香港市民即使被催淚彈弄得淚流披面,依然沒退縮,跟警察玩貓捉老鼠遊戲,即使成功佔中,也不忙在現場收拾垃圾,展示公民意識,在全球多個抗爭運動中並不多見。
「香港的今天是中國的明天」
法國新聞網站Rue 89撰文指,華人社會裏只有台灣依循民主規則運作,也許不完美,但也經歷兩度政黨輪替,北京希望台灣有天「回歸祖國」,但台灣不願接受「一國兩制」,況且香港今天的狀況,也顯出「一國兩制」有其限制。
《華爾街日報》則以〈香港民主覺醒〉為題,報道特區政府鎮壓和平示威學生,是香港民主運動的轉捩點:「香港人多年來避免跟北京直接衝突,是希望可說服北京給予港人自治;現在他們終於明白到只有爭取,才有機會得到民主。」
英國《獨立報》的文章評論說,香港已經「長大成熟了」,港人示威規模出乎意料的大,對北京應該是一個警告,尤其北京一直在各個領域偷偷地擴大對香港的干預。文章還大讚港人表現出非凡的勇氣,敦促「北京領導人最好聆聽港人的聲音,否則香港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
美國網媒VOX報道指出,雖然香港有示威之都之稱,但由上周五開始至周日快速升溫的真普選抗爭史無前例,形容警方對付大型公民抗命的手法,令人震驚。
BBC分析習近平或有10想法
美國《紐約時報》以〈香港警方鎮壓示威者激發更多人上街〉為題,指警方越粗暴對付示威者,只會令更多人上街抗爭,令香港由「穩定的金融中心」變成「佈滿催淚氣體且民怨沸騰的戰場」,直指香港警方多年來首次使用催淚彈和公開展示長管槍,更加刺激市民,更激起民眾同仇敵愾。《紐時》形容香港警方強硬對付示威者,反映在中央政府壓力下,特區政府不容放權,與市民要求真普選的意願,爆發長期矛盾。
另外,英國廣播公司(BBC)中國總編輯格雷西(Carrie Gracie)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目前局勢,可能抱持十種想法︰1.「這是我自找的」,是封殺公民提名的後果;2.「我必須贏」,習反腐樹敵甚多,政敵正等他行差踏錯,他絕不能在香港問題上讓步;3.「罷課學生才是真正威脅」,因無法預估;4.「尾巴豈能撼動龍」;5.「幫我找到贏取香港民心的鑰匙」;6.「香港有多少牢房?」;7.「你敢用鄧小平一國兩制來壓我?」;8.「指摘外國人吧」;9.「我有今天可不是靠讓步!」以及10.「這個國慶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