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細價股跟iPhone 6一樣,傳來陣陣𤓓味。中國天然氣(931)上星期五繼續漏氣未止再瀉25%,隻股突然被洗倉,嚇到散戶鳥獸散。不過,有敢死隊一鼓作氣衝入博反彈,亦有人選擇離場睇定啲。最近睇到一個調查發現,散戶落注嘅決定並非單純由贏錢做主導,決定可能同大腦有關。
澳洲悉尼大學經濟學家Agnieszka Tymula聯同耶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紐約大學同賓夕凡尼亞州大學嘅研究員,想搵出人類對金融風險承受度有機高,仲喺最新一期嘅《神經科學期刊》發表。研究喺美國搵咗61人,問吓佢哋唔同嘅選擇題,了解對不同程度嘅風險承受度。例如問題(一)你會揀只得50%機會賺5蚊抑或選擇13%機會去賺50蚊?問題(二)你寧願十足十把握賺10蚊抑或只得50%機會去賺50蚊?
上述問題冇標準答案,或者用「對、錯」嚟衡量。有人選擇博一博同袋住先;有人寧願賺少啲唔想冒太多風險。
Tymula嘅結論亦指,原來人越大,越會變得唔鍾意承受高風險。綜合其他神經科學嘅結論,年紀逐漸增加,同管理風險相關嘅大腦皮層變得越薄,換言之人可承受金融風險就越低。同時又解釋咗點解部份散戶喺風高浪急嘅市況下都炒得好快樂。
C+B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