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企業 融資成本降

自貿區企業 融資成本降

【自貿區一周年】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於本月29日成立一周年。在金融改革方面,最矚目要數讓企業於區內成立自由貿易賬戶。讓企業更彈性調動內部資金,降低融資成本。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秘書長李軍指出,未來會將自由貿易賬戶試驗由只限人民幣業務,進一步擴至外幣;由中資銀行擴展至外資銀行;以至從銀行業賬戶擴展證券、保險、公募基金、信託等其他金融領域。
記者:周燕芬

首批自由貿易賬試點企業之一的萬順昌(1001),其司庫葉永任表示,以往集團與部份內地客戶進行交易,每年收取約有2,000萬至3,000萬元人民幣資金;這批境外人民幣只可在香港作人民幣定存,投資人民幣債券或相關人民幣產品,或換作港元、美元。新措施讓企業於上海自貿區設有境內境外兩個人民幣賬戶,可自由將集團人民幣調回內地,減低集團資金成本。
不過,這筆資金只可用作企業境內買貨、出糧和營運資金;不可用作買賣資產、還債等,有關部份並會進行抽查。企業亦可利用香港較低息環境進行融資,再透過自貿區兩個賬戶,將款項滙入內地使用,降低融資成本。他希望能擴闊滙入人民幣用途,投資於廠房。

自由賬戶助彈性調錢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則期望,自易區資本賬開放細則出台,尤其是如何讓內地居民資金投資於海外市場,以及相關資金滙進滙出境外的配套政策。
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認為,上海自貿區對外資銀行業放寬經營範圍並不明顯,關注的利率自由化推出仍在期望中。雖然受惠程度未見明顯,但他強調內地發展一向循序漸進,業界應先在當地作好部署準備,以迎接未來的新機遇。
今年7月,台灣上海商業儲備銀行、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及上海銀行(香港),提供境外跨境銀團貸款,為上海外高橋股份提供3,000萬元人民幣貸款,並沒有借助境內銀行擔保工具。區內又給予外資的外滙資金池結滙自主權,讓企業有效規避滙率風險。
國家總理李克強早前參觀上海自貿區提出,要求外資內資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要繼續壓縮負面清單,給市場讓出更大空間;要求政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