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將推地責任卸給港鐵(066),下月中截標的大圍站項目獨撐供應,住宅官地繼本月後再次僅得一幅,而且更是曾於3月流標的大埔白石角地皮。有分析指,10月本應是沒有住宅地推出,皆因兩項目都是曾經「撻Q」的項目,本應早已批出,如今翻叮成為政府的「交數」工具。
事實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已連續兩季公佈賣地計劃時,硬擺港鐵上枱幫自己「交數」,首先被擺上枱的是坐擁2,900伙的大圍站重推項目,下月13日截標。
項目於兩年前因補地價金額達127億元,而令一眾地產商卻步,結果僅得三間大孖沙參戰,最終港鐵不接納而流標。
事隔兩年多,補地價金額調低至103.56億元,減幅達18.5%,更推出「商場A、B餐」,予發展商選擇「要定唔要」,若放棄商場的話,港鐵會代為支付75億元,即約3/4的補地價,但發展商仍要負責當中的建築成本。選擇彈性多了,但有發展商批評住宅部份賺到之利潤「唔會有好大驚喜」,反而「要埋商場仲易計數」。
大圍站項目料接10標書
有測量師認為,項目位置比同區新樓名城相對較好,但修訂條款後,投資額始終高達200億元,料最多可有10份標書,仍然較看好較大型發展商可以中標。
至於下月24日截標、曾於今年3月流標的白石角科進路地皮,最多可提供800伙,估值22.9億至24.3億元,地皮在相隔半年間,估值最多跌逾半。市場人士指樓面呎價可參考5月份鷹君(041)以每方呎3,300元購入的科研路項目,但相信入標反應不太可能達雙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