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肯定成為示威之都,由回歸以來,基本上以甚麼指標來衡量政府的表現也是負面的,房屋問題是當中表表者。昨天從電視所見,政府總部外盡是中學生、大學生,他們是社會的下一代,有時候也想,今天管理香港的人士,有多少有為他們設想?他們有屋可住麼?他們未來生活的環境如何?有足夠的工作麼?前景又如何?
增加歸屬感
當年輕人有屋可住,最少會增加歸屬感,減少磨擦,原本想上街的也會減少。有屋可住,可以增加生育率;有屋可住,也基本上解決了退休最重要的問題,即使現金流不足,也可以利用逆按揭來產生現金流。
現在的情況是不少人近乎無家可歸,或是居住的質素惡劣。當下一代想到他們以後的環境也是如此時,不難想像他們會如此憤怒。
大家可以想想,任何動物的情況也是如此,沒有可居之所,或是居住的地方出了亂子,一定會反擊到底。
我真不太明白政府在做甚麼,解決了房屋問題,肯定會少了示威,不用購買那麼多的胡椒噴霧。偏偏就是不對症下藥,令矛盾增加,差不多是無藥可救。
我不是說有樓時甚麼問題也可以解決,但房屋是重要的資產,對社會有穩定的作用。
除非是另有內文,就是想香港亂,或不想香港的生育率高,想多些內地人來香港,想換血。那便不只是一個房屋問題了。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