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殼股狂潮 禾雀亂飛炒細價股要識揀

投資導航:殼股狂潮 禾雀亂飛
炒細價股要識揀

要數近期最強勢的股份,就不得不提細價股。無論升市跌市,十大升幅榜中,十居其九都是市值不足十億元的細價股,升幅動輒幾十個巴仙,令不少股民流晒口水。滬港通啟動在即,本地殼股需求大升,成為細價股喪炒的催化劑。今期〈投資導航〉除推介部份潛在靚殼外,並會透過以往例子教大家如何發掘殼股,授之以魚與授之以漁雙軌並行!

簡單來說,一間公司要成為正宗潛在殼股,最好具備四大條件。第一,市值夠細,最好10億元以下。根據市場人士透露,現時創業板殼價已升至近3億元,主板殼價更高達5億元,如果公司夠細粒,買家的成本較小,潛在利益相對地大,便更易促成交易。

近期不少細價殼股大升,出現禾雀亂飛的情況,今期〈投資導航〉將教大家如何發掘「靚殼」。

股權宜集中 財務要健康

第二,大股東持貨要集中,最好一半或以上。皆因買家只須向控股股東埋手,洽購時間及成本肯定較少,若股權太過分散,買家所花精力相對較高,交易成事機會大打折扣。第三,業務簡單。新買家入主後,當然希望以最快速度將原有業務撇甩,若果業務夠簡單,清理便會較容易;另外,原有業務如果連年虧損,亦令大股東賣盤的意欲增加。最後,財務狀況佳。如果公司負債太重,潛在買家就算奪殼而歸,卻要孭上一身債,隨時偷雞唔到蝕渣米;相反,公司有淨現金及豐厚資產,受歡迎程度則肯定較高。

地產相關股或較受歡迎

就以最近宣佈有機會賣盤的老牌工業股萬威(167)為例,就完美符合上述四項條件。首先,在殼股潮未爆發前,萬威股價一直在0.2元水平徘徊,市值僅5億元。控股股東陳煒文家族最新持股57.1%,亦合乎持股集中要求。同一時間,公司主力設計、開發及產銷電子消費產品,業務簡單之餘,業績卻又連續五年見紅,賣盤似乎成為最後一途。雖然業績差,公司財務狀況卻一流,最新手持淨現金1.4億元。種種迹象預示,萬威獲洽購股權屬理所當然,事實上,綜合近期殼股的表現,又以其升幅接近一倍,可說是殼股狀元(見表)。
香港投資學會創辦人及主席譚紹興教路,選殼股可考慮與地產行業相關,因為內房股在內地難以融資,而港交所(388)對注資近年較嚴格,業務若無關係未必開綠燈。
他認為,沒有負債而市值細的公司風險不大,更可買五至六隻,等一至兩隻爆升便可回本,譚紹興又透露,市場近期以招商局置地(978)為樣辦,向內房買家表示其成功買殼注資,其他內房企業亦可以此作翻版,認為殼股不是短炒,而是有需求。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同意,選殼股都是聚焦市值細企業,同時現有業務吸引力不大。但基本因素上,仍要選資產淨值折讓大、負債不高、現金流健康的公司,始終買家都希望買「靚殼」。

賣盤曝光不宜再追入

【股民注意】
殼股升幅隨時以倍數計,不少股民都趨之若鶩。不過,一旦交易泡湯,股價肯定會打回原形,跌幅的驚人程度可想而知,故專家認為,賣盤消息公佈後才追入的話,值博率已大打折扣。

米蘭站賣盤告吹 曾跌四成

以米蘭站(1150)為例,公司早於去年11月發通告,表示控股股東姚君達所持72.29%股權,獲獨立第三方洽購,消息一度刺激股價由0.6元炒至最高的1.21元,升幅剛好一倍。
但經過多名潛在買家洽商,最終亦未達成任何協議,米蘭站股價亦一瀉如注,較高位回落接近四成,高追散戶即時中伏,故炒殼只宜小注怡情。
另外,若遇上潛在殼股抽水,更加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市場一直揣測會賣盤的雅天妮(789)最近宣佈股本重組,二合一後再一供三,集資1.8億元,股價便由今年高位插水逾四成,市場從此又多了一批蟹民。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坦言,米蘭站傾賣殼多時亦未成功,即使公佈洽購亦未必有用,除非有第一手資料,知道將會賣盤,否則公佈後追入多數已升不值博,故他個人完全沒有沾手殼股。

三大潛在殼股可憧憬

【精選股份】
根據早前提及的選殼原則,〈投資導航〉嚴選了三隻潛在殼股,包括星光集團(403)、建聯集團(385)及達利國際(608),由於全屬有業績支持及派息公司,也可以坐定定收息等食糊。

派息不少 攻守兼備

先講星光集團,公司主要銷售包裝材料、標籤及紙類製品,大股東林光如夫婦持股達58%,最新市值僅約3億元,但手頭淨現金達1.1億元,含金量超過三成,最新市賬率0.5倍,資產豐厚。
最吸引之處在於派息穩健,由2002年起無間斷派息,最新息率超過4厘,可謂攻守兼備。
建聯主要從事貿易塑膠原料及化工原料產品,另提供樓宇相關之承造服務及建築工程,業務不算複雜。最新市值不足5億元,同屬細細粒一族,大股東持貨七成。
最新中期業績盈利雖倒退27%,但同屬年年派息一族,最新息率也超過4厘。建聯最大賣點在於與地產相關,屬於最受歡迎的殼股種類,乃刀仔鋸大樹佳品。
至於達利方面,最近曝光率較高,皆因早前女星的殘廁事件中,男主角正是達利的太子爺。不過,達利本身卻絕非池中物,公司成立36年,專營高檔男女真絲產品,知名大客包括CK、ZARA、Muji、DKNY等。最新息率接近7厘,但市賬率只得可憐的0.3倍,絕對是禾稈冚珍珠。但要留意。由於貨源極歸邊,故買賣差價較闊,買貨要有耐性,更要有心理準備長期作戰。

【專家意見】

市值要夠細

香港投資學會創辦人及主席譚紹興:「揀殼股要睇細過4至5億元市值,股權要集中,行業要與地產相關,公司冇負債而市值細嘅公司風險不大,應買5至6隻,等1至2隻爆升便可以回本。」

譚紹興

留意現金流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選殼股都是選市值細,現有業務吸引力低,業績差、股價殘,得番個殼。睇資產負債表要揀資產淨值折讓大,負債不高,現金流健康,因為買家都想買靚殼。」

黃敏碩

值博率唔高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炒殼股難有準則,好多時係市值細、好耐冇郁嘅股份,但只係炒一輪,揀錯機會大,除非有第一手資料,知道將會賣盤,否則公佈後追入多數已升,唔值博。」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