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之路勿因失敗氣餒

民主之路勿因失敗氣餒

【台灣史】
全港大罷課令不少人都聯想起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號外》香港版主編張鐵志昨在公民講堂的義教中,講述台灣民主化過程和學運歷史,呼籲學生不應因一次失敗而氣餒,因為民主路漫漫,不能被失敗打敗。

台灣國會不能代表民意

張指出台灣民主進程經歷過兩次重要的學運,分別是九十年的野百合學運,和早前的太陽花學運。他指出,九十年代之前,台灣一直活在戒嚴陰影之下,社會瀰漫恐共情緒,人權一直被打壓。「連學生看馬克吐溫的書都可能因名字太像馬克思而被禁!」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政府打壓民主化運動,例如1979年的高雄遊行,被當局刻意造成騷亂、美麗島事件、甚至林義雄事件血洗異見人士家人等,張鐵志說罷不禁落淚當場。但他指,八十年代後民心已改變,大家都要求更多的民主,換走萬年不變的國大代表。來到九十年,幾個大學生走進中正紀念堂引發更多學生和民眾自發佔領,演變成野百合學運,最後才換來直選總統的制度。
不過,他認為,台灣公民社會仍未有足夠覺醒,即使有民主制度,但對代議士的監察仍不足夠。「我們投票後,就回家了。結果對社會的監察不足,導致後來的太陽花學運出現」。張鐵志說,太陽花學運令年輕一代醒覺,國會已不能代表民意,所以要佔領她。台灣人的價值觀已改變,即使不斷宣揚服貿不通過台灣要邊緣化,但年輕一代並不在乎,因為這不是他們要的生活模式。至於香港的佔中,最終能否改變現狀、改變北京,抑或只是一場「儀式」?他說,更重要是要繼續抗爭的道路,不能因一次失敗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