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 大罷課】
【本報訊】「Good morning, class!」「Good morning, Ben Sir!」1,500個中學生昨響應學民思潮號召罷課,早到遲退,席地而坐,一支筆、一本簿,烈日下,沒冷氣,聽課竟更專心;午休長長兩小時,就融入大專生世界,講政治,論普選。罷課的一天,中學生原來學得更多。
記者:朱雋穎 伍雅謙
中學生罷課人數遠超預期,早上在海富中心集合時,一浪浪年輕面孔由金鐘站湧出,瞬即填滿整條添美道行人路。
港人與中央無從屬關係
罷課初體驗,學子個個神情嚴肅,恍如參加民主盛宴。中大中文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Ben Sir)以「議論文的學是學非」開講,打響中學生罷課第一炮。他以李天命的語理分析為藍本,跟學生拆解香港政界充斥的語言偽術,如「寫議論文唔可以捉住一點就無限延伸,好似有家長話『罷課會導致暴力,所以反對罷課』,咁你可以駁佢『組織家庭會導致家庭暴力,所以反對組織家庭』」等等。
進步教師同盟成員戚本盛教學生「認清『國』與『家』兩個字」 ,指政權常以感情、血緣及生理去談國,要人民以對父母之「孝」來對待國家,「令你顯得渺小,以為係自然,其實係想免於受質疑、免於被問責,咁對邊個係好事?邊個係壞事?」
好戲量藝術總監楊秉基以互動方式,教同學反思講真話的重要。資深傳媒人潘小濤則由中共黨史,分析中共打輿論戰的伎倆,呼籲學生珍視香港的獨立傳媒,保住自由。
不少學生表示,昨日聽到很多學校老師不談的政治問題,收穫甚豐。聖羅撒書院的中六女生Ada說,戚本盛講到「國」與「家」的分別,對她有很大衝擊。她引述戚指,在一個國家,當權者與人民是一種「契約關係」,雙方地位是平等,政府應聽民意,人民亦不應只可跟隨政府要求,故港人不應再叫中央做「阿爺」,因雙方並無從屬關係。Ada說,她回到學校會與通識科老師討論今次參與集會的經驗和得着。
消化罷課感受撰文分享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中四生戴蔚慈直言大開眼界,沒有白來。她說,最深刻是到大專生集會地點,聽《號外》雜誌主編張鐵志談台灣民主運動對香港的啟示。台灣的民主,是經過數代努力爭取而來,遊行被誣指為動亂、異見人士被捕甚至家人遭殺害,他們並沒有退縮,前人流過的血汗造就今人可投票選總統,她深信香港也可迎來民主,「唔只年輕人,成個社會要團結,先可以爭取到我哋想要嘅普選」。
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的8位同學,亦認為不應讓爭取真普選的理念,隨着罷課活動結束而完結,他們計劃將參與罷課的感受「消化」,再撰寫文章,透過不同渠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