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 大罷課】
【本報訊】「人係生而自由。」這是吳靄儀的開場白,教學生做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幸福,法治就是保障人權不被剝削,否則只是奴隸。所以張楚勇說,由七十年代的金禧事件、教師罷課,來到今天罷課爭普選,學運都是一脈相承,一直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一步一腳印傳承下去,「信念跟足一生一世先係挑戰」。公民講堂來到第5日,由人權作導言,以傳承作結語,這是五天罷課不罷學的最後一課,也是他們人生啟航的第一課。
記者:王家文 梁德倫 袁樂婷
黨代表人民發聲會導致專政
公民講堂最後一日,立法會前法律界議員吳靄儀給學生上了一堂「人權課」,「每個人都係生而自由」,有權利去爭取幸福,「唔係將自己變為奴隸」。她從法治、民主和議會說起,論人權和公民社會,指出人權以人為本位,若被一個黨去代表人民發聲,黨變得至高無上,就會導致專政,「每個人嘅自由都會受到最大限制,冇資格出聲」。
吳靄儀以「法治的代價是不懈的警惕」為課題,先論法治和民主。她指法治是指若不依法律、不經程序,就不能剝奪任何人的自由和權利;民主則是在不同利益、訴求和意見時,每個人都有權參與作決定,「呢個係民主最中心思想」。她說一個民選議會必須向選民交代,經過正當程序讓每個人的意見都得到討論,而非靠大聲、靠惡或錢多,就可壓倒對方的聲音。
民主不只是投票,「民主係經過理性討論,令到所有人嘅意見都聽得到,透過理性辯論,得到一致意見」。若意見未有共識,才透過投票去解決問題。她強調,每個人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意見不同可作理性辯論。
集體主義是最大禍害
吳靄儀指出人權的本位是個人,但也有所謂集體主義的「民權」以民為整體,「但邊個先可代表人民去發聲呢?」她說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推翻君主制,便要有一個黨代表人民發聲,「但呢個黨就變咗至高無上,每個人嘅自由思想不能發揮,整體利益蓋過每個人嘅利益,就會導致專政」。集體主義是最大的禍害,「每個人嘅自由都會受到最大限制,冇資格出聲」。
她以終審法院推翻申領綜援居港7年期限為例,判決後社會有意見認為,社會利益不能讓太多人領取福利,「如果用咁嘅思想,人權好快冇用」。她又指,如外傭居港權案件,引起社會極大迴響,認為替外傭爭取權利是錯的,不聽任何理據,容不下由法庭判決,「今日係你睇嘅『整體權利』,聽日係第二個人睇你嘅權利」。吳靄儀強調,法治最基本原則是聆聽雙方意見,「否則就係偏頗,亦係不公平」;當作出錯誤決定時,也有機制去更正,如上訴庭、終審法院和司法覆核等。
學生問到立法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是否合乎程序公義。吳直言早前財委會的裁決和投票程序,「我認係唔啱」,應由內部解決,「因為我哋嘅議會係畸形,所以第一件事,係令到議會不再畸形,一定要取消一切功能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