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為政改「落閘」,政圈普遍認為是北京對港強硬路線抬頭。有官場中人對季陶說,北京針對香港的強硬聲音,不只在政治層面,在經濟金融領域也是強硬派當道,認為中國不用再靠香港,中、港互惠互利的金融政策,也是「明益」香港,港人不領情就應該收回,完全不談當中香港的貢獻。據聞連放寬每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上限,也遭這些強硬派阻攔。
有官場中人感嘆,就像中央讓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在那些強硬派眼中,就是「明益」香港、港人卻不對中央「感恩圖報」的例子,所以才倡議要在新加坡、倫敦也搞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以示中央沒有香港也行。但這些強硬派卻忘記香港作為最大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整個政府、各監管機構均全力「睇實」人民幣離岸交易,以免出亂子或受衝擊,假若北京認為「冇咗香港都得」,依靠外國處理人民幣離岸交易,「你估外國政府會唔會咁盡心盡力睇實(人民幣交易)?你估國際大鱷喺外國交易中心搞你人民幣易,定係喺香港搞易?」
據知就算有港官、金融界中人建議,中央應繼續靠香港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那些強硬派也聽不入耳,反而認為要逐步淡化香港在中國金融國際化的角色,強化上海、天津等城市作用,金融界往後日子,恐怕不會好過。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