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約1,000萬個車夫,用便宜的人力車,連繫繁忙的城市,但所掙的錢卻不夠養家。2004年,印度人Pradip Sarmah辭去獸醫工作,毅然創立人力車銀行(Rickshaw Bank)籌款造車,讓車夫擁有自己的人力車脫貧。
印度車夫一般沒有積蓄,Pradip指,95%人都買不到車,每天還要向商人上交25至40盧比(約3至5港元)車租。「但他們真的對社會貢獻很大。」所以他想出這個雙贏的計劃:以人力車車背的廣告位,吸引商家捐錢;7,000盧比(約891港元)的善款可製作一架人力車,再將車子租予車夫,每日車租只要40盧比,一年後便可擁有該車子。費用更包含了車夫制服、牌照及保險等。
人力車銀行計劃得到不少機構支持,印度理工學院Guwahati分校幫他們設計新車。「不只比以前的輕了兩成,更將乘客的座位設計得更?、更舒服。」有些車子更設有太陽能電池板、FM收音機及手機充電器,相當創新。如今人力車銀行更開發賣菜車、小販車、醫療用人力車等車種,方便車夫走入鄉郊提供不同的服務。而麥肯錫顧問公司也派出義工,幫他們設計商業計劃;還有東方保險提供車險服務;而印度石油等大公司,也各贊助100架人力車。
至2008年,已有14,000個車夫受助,且平均日收入增加四成。Pradip希望,這個模式可擴展全國,改善更多車夫的生活。「我想自己是世上最感到興奮的人,因為我看到車夫雙眼,流露出快樂和自豪。」創新的助人概念,甚至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參考後,都開辦人力車銀行創業模式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