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問題惡化 重創政府威信(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政改問題惡化 重創政府威信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一如所料,人大常委在上月底「落閘」後,於民間牽起波濤。人大未公佈政改框架時,支持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一方較為佔優;但人大「落閘」後首個星期,支持「普選」一方的領先距離收窄。第二星期的情況更變為要求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的佔上風,但支持否決方案比率仍未超過半數。直到踏入第三星期,中大傳播與民意中心(下稱「中大傳播」)的民調結果指出,有大約五成四被訪者選擇否決人大定調框架下的普選方案(附表一),確認現時有超過一半市民不願意「袋住先」。

可能會有讀者質疑筆者只討論中大傳播的民調結果,而忽略了同日由香港政改民調關注組(下稱「關注組」)進行的民調報告,是否有偏頗?首先,筆者要鄭重聲明,兩份報告的調查日期是不同的:關注組和中大傳播分別在9月5至10日和9月10至17日進行。明顯中大傳播的結果更能反映最新民意。
另外,筆者注意到關注組的民調回應率只得32.2%。而受訪者的「人口特徵」(Demographics)亦相當怪異,例如受訪者中有高達52.8%為50歲或以上的年長人士,出現嚴重傾側,此比率較2011年統計處公佈的35.5%高出17.3%。雖然負責是次調查的機構已對受訪者作出加權處理,但因為年齡分佈和其他人口特徵,包括教育程度、職業、個人收入等,均有頗強的關連系數。例如,年紀較大的市民通常教育程度會遠低於年輕一輩,而年輕一輩卻傾向否決人大方案。因此,如果未能在教育程度作出加權調整會令調查結果欠缺說服力。根據關注組報告,只有被訪者的年齡和性別是作出加權調整,但其他人口特徵的數據卻未有作出同一處理。基於以上原因,筆者選擇不在這文章討論關注組的民調結果。
民意在短期內轉軚反映市民對政改「落閘」的不滿。對政府而言,這是一重大危機。中大傳播民調結果顯示,政府的威信因這次政改而受到重創。筆者為何有這樣分析呢?讀者不妨看看以下問題,便會略知一二。
中大傳播就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提出以下問題:「你𠵱家對特區政府嘅信任程度有幾高呢?你可以比0至10分,0分代表完全唔信任,10分代表完全信任,5分代表一般。0至10分,你比幾多分呢?」
超過1,000位受訪者中,有49.6%選擇0-4分,只有22.4%受訪者選擇給予6-10分,政府的得分平均只有4.02分(附表二)。給予極端評分0分的有15.8%;10分的有3.5%,顯示頗多市民對特區政府不信任。
本周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表最新信任及信心指標調查報告。其中一項調查是關於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結果指出,有43%受訪者表示對特區政府不信任,創下2003年4月後新高。今次不信任比率亦較今年6月調查結果的35.7%,高7.3%。從中大傳媒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兩個調查來看,由人大政改「落閘」至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推出的「舉報熱線」行動已令特區政府步入嚴重管治危機。如果特區政府未能吸取教訓,力挽狂瀾,盡快改善施政質素和態度,特區政府未來施政肯定寸步難行。
http://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