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壩斷產卵路 趕絕中華鱘

葛洲壩斷產卵路 趕絕中華鱘

被稱為水中熊貓、瀕臨絕種的野生中華鱘,生存危機進一步受威脅。研究人員發現自從當局在湖北興建葛洲壩後,截斷中華鱘的產卵路徑,研究人員去年首次發現沒有中華鱘產卵,自然繁殖被中斷,今年亦沒有新的幼魚。當局估計目前中華鱘的數目只剩下57條。

僅剩57條

長江水產研究所中華鱘課題組助理研究員吳金明表示,去年11、12月在葛洲壩下游5公里處,在江底尋找中華鱘的卵,可是在這個中華鱘習慣產卵的120個地點,卻未有發現任何魚卵,吳稱去年沒有產卵,今年自然沒有幼魚。在當地捕魚近40年的漁民亦稱今年未有見過中華鱘的幼魚。
研究人員稱在葛洲壩建成之前,中華鱘曾是一個興旺的種群,數量超過一萬條,在長江上游的合江至金沙江屏山段600多公里當中有16處產卵場,每年6月中華鱘從上海崇明島長江口溯游而上,年低抵達湖北一帶的產卵場,翌年的10、11月開始產卵,生產後的幼魚則長江生長到20厘米左右,便會順江而下從長江口入海生長。
中華鱘從海洋溯游回來產卵。研究人員稱野生中華鱘數量得不到補充,當局又未能及時補充,野生中華鱘將面臨滅絕危險。
北京《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