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日的公民課堂,打破傳統授課的常規,跳出班房,走進草地,教學相長,令老師、學生也感耳目一新。沒有圖書館,卻有漂書區、流動書店;沒有狹隘班房、充足冷氣,換來樹蔭遮陽、綠茵為椅;沒有年齡學識科目劃分,只靠自主學習態度。有學生欣喜說,自然環境似在外國大學、打破院系界限、聆聽各界人士分享。
周保松講課講上癮
讀演藝學院電影電視二年級的阿禮指,平時課程大多在專業範疇,今次聽到女權、同志議題,感覺很新鮮。他認為公民課堂最好是能夠自選想學習的知識。浸大傳理學院一年級生呂同學指,今次結識不同文化背景、思維的大專生。而課堂氣氛熱烈,有伯伯主動舉手,挑戰教授的論點,她指在香港課堂難得一見。
記者所見學生或抄筆記、或三五成群討論、或自發舉辦音樂會、藝術創作,亦有人宣傳政治理念,甚至派發報章社論。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也像「上了癮」,前日講課後,昨再次到訪。他在facebook感嘆,「如果每年都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讓不同院系學生可以走在一起,自由開放地討論政治哲學,那該是多麽好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