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潮語出,近日便有「F5」、「鳩嗚」與其衍生的「鳩鳴」。前者指全城抽iPhone 6而不斷按鍵盤的更新鍵「F5」,意即重新開始。
「鳩鳴」則戲謔建制派遊行「做大戲」,潮語是新事,但也可講傳承,新書《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便摘錄五、六十年代潮語,細說典故。反國教絕食退休語文老師韓連山認為,年輕人可藉此擴闊潮語光譜。
記=記者 韓=韓連山
記:哪個老餅潮語最令你印象深刻?
韓:「吞泡」和「落手打三更」,前者指偷懶,指的不是真的吞下泡泡。從前,放入煙槍吸食的熟鴉片丸叫「煙泡」,癮君子癮起沒吸食工具時,惟有直接吞丸和喝水,後來引伸為偷懶。 「落手打三更」指以前打更報時,第一次應打一更,若錯打三更便錯了,意即一開始就錯。另外,書中亦有摘錄「拉布」一詞,其實此詞源於足球戰術,以前香港足球常「拉布」,入了一球便搓波等完場。
記:你從此書學到新潮語?
韓:有,我以前常說「新鮮蘿蔔皮」,讀過此書才知道是「新絲蘿蔔皮」,指的不是蘿蔔皮,而是指切得很細、但難與皮草相比的老羊皮。另外,原來「拍拖」是指船隻進入珠三角淺水地帶時,要平底木船拖住入泊,前後拖才叫「拍拖」;伴郎「戥穿石」實是「戥豬石」,意謂農戶挑擔賣豬要放上石頭平衡重量,後來引伸為「賣豬仔」要有人陪。
記:老餅潮語是如何產生的?
韓:當年不如今天有面書,報紙亦一板一眼,廣東口語鮮見報章,導致潮語傳播力低。同學把從漫畫和電視學到的潮語口耳相傳,在每個校園衍生出潮語群,但因為難傳開去,潮語容易消失。
記:老餅潮語與現今潮語,哪個較生鬼?
韓:我認為老餅潮語較生鬼,因很少用到粗言穢語,更不會加入性器官元素,詞彙和內涵都更貼近中國文化,例如「鋹雞」和「金叵羅」,全部有典故。
記:你建議年輕人讀此書嗎?
韓:年輕人未必想懷舊,但多看老餅潮語可豐富詞彙,如看見美女不一定用「索」,亦可用「正斗」。多了解潮語文化,可知今天仍沿用詞語的出處,如「死仔包」,原來是指包裹夭折小孩並放到荒島。讀過此書後,如要撰文批評李國章,我便可說他是個「死仔包」了。
書名:《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
作者:蘇萬興
出版:中華書局(香港)
價錢:$58
記者、攝影:童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