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腦萎縮症主要由基因突變引致,但出現突變的基因不同,患者病發年齡及小腦退化速度不同。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現一種新的小腦萎縮症突變基因,名為「SCA40」。患者主要在40至42歲病發,小腦退化速度較慢,有一半機會遺傳給下一代。
一個家庭五人患病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浩然表示,小腦萎縮症(SCA)因基因突變引致,已知的基因突變有39種,當中「SCA1」及「SCA3」等較嚴峻,可令患者早於10多歲病發,就像日劇《一公升眼淚》的女主角15歲便病發,而且小腦退化速度快。
陳浩然表示,該學院從一個家庭發現有五名患小腦萎縮症病人,帶有一種新的突變基因,經國際人類基因組組識批准,名為「SCA40」。患者主要於40至42歲病發,小腦退化速度較慢,如該家庭其中兩名病人現已60多歲,說話速度較慢,發音尚算清晰。
陳指,不同基因突變的小腦萎縮症患者,臨床病徵相似,如活動能力受影響,難以保持平衡,說話不清晰及視覺出現重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