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權者的傲慢當真是無藥可救的惡疾。在他們眼裏,所有人都得乖乖聽命,都得低首下心服從當權者的安排,不能有異議,更不能抗拒或不服從,不然他們就會把千般罪名加在你的頭上。最典型的例子要數貴為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愛詩女士及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
從星期一開始,學聯及大專學生開始為期五天的罷課行動,希望以清晰直接的行動向北京當權者及特區政府表明不接受人大常委會的爛方案,不接受沒有真正選擇的假普選。幾天下來,罷課行動不但有理有節,有規有矩,也成功連繫了不同院校大專生、學者及一般市民,並且令社會更能聚焦於人大方案的荒謬不合理之處。可是,梁愛詩這位有份出謀獻策設定爛方案的當權者打手居然指摘學生罷課是浪費公帑及無意義,又辯稱學生有很多途徑表達意見,不需採取罷課這樣的方式。
浪費公帑這幾個字由梁愛詩口中說出實在可圈可點。這位董朝的律政司司長任內一再作出不合理的檢控決定,例如以可能影響經濟等原因放棄起訴胡仙,令公義得不到伸張,損害法治及律政司的形象。她能長期留任才真真正正是浪費公帑!撇開她個人的能力、判斷力不論,大專學生今次因爭取民主而罷課根本不能算是浪費時間,更談不上是浪費公帑。首先,學生罷課不是「走堂」,不是四處遊玩,也不是漫無目的閒聊或玩網上遊戲,他們是在四處奔走,希望凝聚市民就政改作討論,希望提升市民的醒覺,了解當前的政治困局。要知道政改及目前的政治困局直接影響香港各方面的發展,直接導致社會嚴重內耗,學生行動正是希望減少內耗,尋求出路。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樣做貢獻甚大,也有長遠好處,所謂浪費公帑只能反映梁愛詩之流目光短淺,不識大體。
退一步來看,學生在罷課期間並沒有罷學,反而有機會接觸不同學者及不同學術觀點。事實上在數以百計學者努力支持下,罷課學生不但可以透過網上或其他平台重溫教授講師的課,在罷課的主要地點添馬公園更辦了一場又一場的講座,一堂又一堂水準甚高的課。也就是說,學生即使罷課仍然在學習,知識上、學業上仍然大有進益,怎麼可能說是在浪費公帑呢?真要算賬的話,政改三人組一年來搞假諮詢,欺騙市民提出意見及討論,到頭來全數被否決,這幾億元的公帑不是花得更冤枉嗎?
還有那位出言不遜經常侮辱人的前中大校長、現任行會成員李國章。他提出學生罷課不如退學的謬論後已被各界群起批評,認為他既蔑視學生的訴求及感覺,又把爭議火上加油。可這位先生還不心息,繼續發表他的謬論,指自己擔心校園變得政治化,年輕學子可能沒有看清全面真相。他又把大學生罷課跟「走課」類比,並質疑罷課是否一種犧牲。李國章還說,自己擔心莘莘學子一時氣憤下做出傷害自己及香港前途的事,包括跟中央對抗。
跟上一回相比,李國章最新的聲明少了點挑釁性的言論,但是說法依然荒誕及不合理。正如學生代表一再強調,今次罷課絕不是一時興起或激動而作出的決定,是深思熟慮及反覆討論後的決定,不存在所謂沒有看清楚真相的問題。至於把罷課跟「走課」相提並論則是混淆視聽、侮辱學生的說法。學生罷課是要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是要顯示反對人大的決定,跟日常因不同考慮而「走課」完全是兩碼子的事。
更重要的是,真正在傷害莘莘學子,傷害他們及香港未來的是人大常委的爛方案,是建制派如李國章之流在顛倒是非黑白逼港人硬食假普選。要是學生及市民不站出來說不,任由爛方案及謊言落地生根,香港的獨有制度及自由將不保,甚至連講真話的空間及能力也失去,這才是對學生、市民及整體社會最大的傷害。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