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公投獨立不成功,世界仍然在轉,一切依舊如常。唯一的分別,是歷史上寫下了一次文明公投的範例。
政治、經濟、軍事,蘇格蘭依然背靠英國,然而在飲食上,蘇格蘭得天獨厚,一直自成一格。英國人在吃炸魚薯條,蘇格蘭人吃鮮活肥美的三文魚;英國人去pub飲啤酒飲出一個大肚腩,蘇格蘭男人優雅地用水晶杯呷着威士忌。不必公投,蘇格蘭人的飲食文化,早已獨立成勢。
記者:李 莉、陳詠敏
攝影:林栢鈞、劉永發
公投大戰 蘇英美食有得揀
不要以為蘇格蘭的寶,只有一塊北海油田。蘇格蘭被北海和大西洋包圍,境內有高地、有低地、有湖泊,多樣的自然地理,賦予了蘇格蘭豐富的特產。
所以,就算出身英格蘭、贊成維護「統一國土」、延續United Kingdom歷史的Stephen亦表明:「蘇格蘭天然優質的食材,的確在英國國土裏不易找到。」Stephen是開業逾十年的Yorkshire Pudding的老闆,心繫「統一」二字,卻諗頭多多,在獨立、還是留在英國懷抱這話題時刻,推出Battle for Britain的美食對戰。是的,從食的角度看,就算今天已有不少相互的影響,但蘇格蘭跟英格蘭絕對是壁壘分明。
由頭盤開始,我就知道面對北海和大西洋,是與生俱來的味美。出身英格蘭南部的English Oysters,入口肥美,很creamy,卻完全不能討好我。但一口咬下出身大西洋以北North Ayrshire的蘇格蘭生蠔,陣陣海水味夾雜微甜,然後悠長的回甘,這才是蠔迷真正追求的鮮與美。
蘇格蘭鴨巴甸安格斯牛,是美國安格斯牛的原種,百年的演變,美國的早已是榖飼,但蘇格蘭的仍是放牧在無邊無際的草原。吃下,不羶不濃,但格外軟特別嫩,難怪Stephen說他一個月就賣了200公斤。面對強敵,英國主菜派出fish and chips,事實這裏的fish and chips做得正宗,加入倫敦釀製的啤酒在脆漿內,咬下鬆脆,鮮魚肉卻保持嫩滑。可惜英國人的comfort food遇上原種安格斯牛固然失色──甚至面對另一款蘇格蘭主菜帶子,我也會投下這煎得脆卻爆汁的帶子一票。
怎麼,蘇格蘭就是如此一面倒的勝利?
去到甜品這回合,其實是不相伯仲,英格蘭的apple crumble做得出色,但蘇格蘭的chocolate shortbread也很討好。Eton Mess和Dundee fruit cake都刻意減了甜來迎合曾經是英國一部份的香港人口味,算打個平手。
最合意,是整個Battle for Britain Menu,撐英格蘭還是蘇格蘭都有得揀,頭盤主菜甜品每項都二選一,自己投自己喜歡的,就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權利。
Battle for Britain (供應至9月30日)
2 courses $348起,3 courses $398起
Yorkshire Pudding
中環士丹頓街6至8號
蘇格蘭Vs英格蘭
冒險精神 獨立威士忌
說蘇格蘭飲食獨當一面,威士忌更是無出其右。
有趣的是,蘇格蘭獨立沒有成功,蘇格蘭的獨立威士忌近年卻備受追捧。
所謂獨立威士忌,就是指由獨立裝瓶廠(independent bottler,簡稱IB)生產的威士忌。
IB其實不是甚麼新鮮事,早在私酒時代,蒸餾廠只負責釀造威士忌,他們把酒一桶桶賣給士多,由士多老闆入樽零售,正是IB的始祖。後來各蒸餾廠發展至建立品牌,成了主流,IB便衰落了好一陣子。難懂嗎?想像各個威士忌品牌就像fashion brand,IB就是select shop,以獨到眼光搜羅不同品牌的時裝,再用自己的label出售。這樣說,女士們都應該完全明白了吧!
近年愛喝威士忌的人都追捧單一麥芽(single malt),令到IB酒重新掀起熱潮。因為IB酒大部份都是單一麥芽、單一木桶的威士忌。其實IB酒比正牌酒便宜,但對於有興趣研究威士忌的朋友來說,趣味更多。因為正牌酒廠都有自己的風格,口味不會有太大突破。相反IB廠收集風格獨特的、實驗性質的、用特別木桶釀的酒再自行裝瓶,更能喝出個別年份、個別廠家、個別木桶的風格,對於研究威士忌很有幫助。
不經過濾 有機會中伏
跟正牌酒另一大分別,是正牌酒在入樽前都會有一個冷凝過濾程序,除去雜質,但不少IB廠都是原桶入樽,不經過濾,亦不經調色,標榜100%原汁原味,因此近年成了不少講究的飲家至愛。而IB酒另一好玩的地方是有驚喜,威士忌酒吧Angel's Share老闆娘杜家怡(Charlene)說:「驚喜,就是有驚亦有喜,有時會喝到很特別的酒,有時亦會中伏,每次喝,都要有冒險的精神,但這就是喝IB酒的樂趣。」Charlene愛喝IB酒,甚至喜歡得從Glenlivet酒廠買來原桶17年威士忌,也算是個IB酒商了!
因為IB酒是single malt、single cask(單一桶裝),為了試真味道,一般不會加冰(on rock),只會加幾滴水,讓酒釋出香氣。喝了那一杯原桶Glenlivet 17年的威士忌,有杏脯和桃的香氣,入口有榛子和麥芽的味道,略帶溫度,順暢地咽着喉頭,帶着微微辛辣的餘香,好喝到不行。這味道,是一種限定的滋味,因為IB廠原桶買入威士忌,一桶就只不過幾百支,「就算你愛上了那款IB酒,卻是再也買不回來。」
Angel's Share
中環荷李活道23號金珀苑2樓
威士忌神秘組織
在IB威士忌的熱潮中,還有一個人人都想加入的神秘組織: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協會(The 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簡稱SMWS)。
SMWS成立於1983年,當年是一班愛喝威士忌的志同道合人士組成的俱樂部,後來他們不滿足於正牌威士忌,於是買來原桶威士忌分享。結果在會員之間攤分的威士忌成了酒界內的傳奇,SMWS亦擔起了IB的角色,他們憑藉協會的地位向各大小蒸餾廠買來原桶威士忌,每個月都經由專業品酒師,把適合的威士忌入樽,僅向會員售賣,又稱為協會酒。
本地品酒網站微醺之醉( http://www.sippingmalt.com)網主黎健生(Wicky),是少數在港懂得協會酒的威士忌發燒友,更會幫忙網友訂購。
所有的協會酒,都以兩組數字命名,像「26.102」、「35.57」,前面的號碼代表了原酒的酒廠,後面的一組代表酒的批次,只有真正道上的行家,才懂得解碼。名字下面有一道標題,是協會試酒人員對酒的印象,例如"smoker's tooth powder & the dentist's chair"、"cod wrapped in parma ham",牙膏和牙醫椅的味道?捲着火腿的鱈魚味道?形容詞印象化生活化,令難懂深奧的威士忌都變得生動有趣!酒標內還列有品酒筆記、第一次蒸餾日期、陳放年資、所用木桶、是次批次的生產數量等等,「對於愛研究威士忌的朋友來說,協會酒是很有用,因為它的酒標上有很詳盡的資料。」Wicky如是說。
協會酒本來只供會員購買,「但因為質素高、有保證、很少失手,協會酒成了不少飲家的心頭好。加上產量少,每桶只能造成200至400樽左右,更引來不少酒商囤貨,價錢亦跟正牌酒不相上下。」
說到底,獨立會受追捧,是因為獨立,展現出個性。
私人收藏協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