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解密:睡眠與夢境

睡眠解密:睡眠與夢境

最近上了一個關於夢境的課堂,有助認識如何協助被夢境打擾而失眠的求助者,更了解自己的狀況,並揭開背後的啟示。根據芝加哥大學研究,每晚都會做夢,平均一晚約做2至3個夢,一年約有1,000個夢境。
在睡眠周期裏,可記得的夢境多是發生在眼球快速睡眠(REM),而非眼球快速睡眠(NREM)夢境出現的比率較少。
其實發夢為人體的生理現象,反映睡眠循環周期正常,亦有海外研究指有發夢人士,睡眠質素較佳,也有學者認為人做夢時,實際在整理當日的事情和訊號,如電腦「backup」一樣,幫助身體狀況恢復正常。

從夢境洞察內心狀態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同學者對夢境都有不同的看法,但離不開的都是與當時人自己內在世界及情感部份有關。藉着了解夢者的夢境,可明白自己的內在需要,當時壓力的來源或困擾,甚至是發現自己性格上的需要。夢境沒有邏輯,沒有條理,沒關係的人物角色,有趣的是,天馬行空的內容,卻帶給我們無限的意思,不是每一個夢都要關注,但不安的夢境,例如噩夢、常出現的夢境像是連續劇一樣、夢者感覺有意義的夢、歷歷在目的夢境,以上類型的夢可多留意。
曾有學者提出,你也可以為自己解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留意,包括夢境帶來的感覺及情緒,夢中出現的影像及物件,即一些夢者覺得具象徵性的符號,夢境的內容或狀態,把這些素材與你生活上的經歷嘗試作連繫,或會有所發現,更能明白自己內在的感受及需要。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社工暨催眠治療師黎詠雅
網頁: http://www.hkwellness.org
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