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思捷(330)形容為「翻天覆地」的改革,將在今個財年迎來最關鍵時刻。公司7月起正式推行全新的營運模式,縮短產品製作流程,新產品明年1月上架,行政總裁馬浩思(Jose Martinez)坦言,思捷已經「冇乜時間」(running out of time),必須加快轉型,否則「越來越難把客人吸引返來」。
記者:吳綺慧
由於新模式運作仍未暢順,故思捷預警今年業績會較波動,銷售或未可止跌。有分析員對此感失望,料須削減對今年度的盈利預測。思捷截至6月底止的財政年度,純利錄2.1億元,現金流大增11.2億元,勝市場預期。不過,公司之所以成功轉賺,全靠大刀闊斧削減開支;真正反映業務前景的銷售表現,如撇除匯率影響,仍按年跌9.9%。
亞太區銷情令人失望
佔思捷營業額逾80%的歐洲業務,期內生意已見回穩;但亞太區銷情卻令人失望,尤以中國表現最慘不忍睹,當中批發收入就按年大跌超過一半,經營面積亦減少三分之一。
思捷昨日中午公佈業績後,股價曾一度勁升9%,但其後升幅收窄,收報12.74元,漲2.7%。公司今日將繼續舉行「分析員日」,向市場詳細解說今年度的八大工作重點。
由於思捷大部份的節省成本措施已在去年完成,故公司長遠要翻身,銷售額回升將是最重要的關鍵。有外資分析員表示,市場原本預期思捷在今個財年營業額可恢復低單位數增長;但如今管理層卻稱銷售有可能仍要下跌,意味思捷今年最多只會維持在微利的狀態:「市場原本仲估2015財年思捷可賺9億,現時看來很難實現。」
馬浩思昨日坦言,思捷已經「冇乜時間」,必須盡快轉型,扭轉銷售跌勢:「Esprit已跑輸很多年,要重新把客人吸引回來,時間拖得越久會越困難。如果可以,我希望明天就可以給顧客想要的產品。」
新產品明年1月上架
思捷改革經營模式後,可縮短產品由設計到付運分店所需的時間(lead time),並把快速時裝(Fast-to-Market)元素,由以往只集中在實驗部門推行,轉為現時於全線系列中落實。
在此模式下生產的貨品,將會在明年1月於零售店上架,即屆時消費者可從店舖層面上,看到思捷的改變。
馬浩思透露,現時批發客戶對於新產品的反應正面,但拒絕披露具體的訂單情況。他比喻,思捷猶如在為批發顧客提供宴席,「他們對食物、音樂一切都好滿意、好開心,但你如果去廚房睇吓,會發現我們根本是亂成一團。」馬浩思指,現時新模式運作仍然未暢順,目標在今個財年內把所有流程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