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舖再生 打不死食店

絕舖再生 打不死食店

電影裏葉問說:「功夫兩個字,一橫一直。」敗者倒下,站者為王。
經營食店,亦然。只是,對手之強,匪夷所思。
以倍計狂飆的租金、以日計飛漲的燈油火蠟,在在都像項上的刀,考驗經營者膽魄。
然而,有人服輸,有人不甘,即使倒下,仍千方百計站起來。
兩間食店,兩個故事,講一種精神:屢敗屢戰、打極不死,才是真正香港人。
撰文:譚偉健
攝影:楊錦文、伍慶泉

陳太:「我信我煮嘢係掂嘅!」
三度復出 拿督星馬大飯店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小西灣「拿督星馬冰室」拉下門閘,老闆娘陳太心想:「這次真的收山了。」其實餐廳做得不差,地點雖遠但捧場客多。叻沙、肉骨茶、海南雞飯,口味地道,人人稱好。一道黑胡椒炒蟹,更為她贏得不少讚譽,獎狀貼滿一室。陳太說:「黑胡椒炒蟹係蔡瀾教我做嘅,佢話炒蟹人人走油,蟹味去晒啲油度,正宗係生炒,生炒至能鎖實蟹汁。」她沒胡謅,自從二○○一年她在尖沙嘴赫德道開第一間餐廳「星加坡陳太星馬娘惹菜」,蔡瀾就是她的常客。「佢話唔使理香港人口味,豬油落重啲,味道要濃啲,否則就唔係星馬菜。」
陳太本非廚子,她本名鄺惠敏,本是珠寶技工,九十年代去新加坡打工,下班無聊,往唐人街親戚的食店幫手,聰慧的她,竟學識烹調娘惹菜,回港心癢,開店試身手,一鳴驚人。她一直緊從蔡瀾教條,炒麵舀大大羹豬油、肉骨茶下重重胡椒,憑個性鮮明擄掠人心。開業才兩年,就遷到北京道的四千呎大舖,以為大展鴻圖,誰料是噩夢開始。
店在地庫,大雨漏水,業主不理,惟有自己維修。那時剛產下女兒,身體未恢復卻天天操勞,終於捱出病來。「有晚收工個肚好痛,痛到嘔,即刻搭車去伊利沙伯醫院,醫生一睇,話卵巢有個瘤穿咗,要即刻做手術,遲啲命都冇。」她說。結果住院三個月,重回店舖勉力工作,殊料業主竟將租金從二十萬加到五十萬,最後一根稻草,壓倒了駱駝。

每日只見女兒一面

陳太說:「我唔甘心,我同老公所有積蓄都放晒落間舖度,就咁結束,我唔甘心。」她遷到北角重整旗鼓,開「陳太星馬茶餐廳」,賣撈麵、椰漿飯等,但身體未復元,無法支撐,最終忍痛頂手予人。蟄伏幾年,養好身體,又在小西灣找個六百呎小舖,易名「拿督星馬冰室」捲土重來。「點解去咁遠?除咗租平,仲想見吓個女。我阿媽住小西灣,可以幫我照顧,佢放學就嚟舖頭見吓我,每日就係咁見一面。」
她全力拼搏、晨興夜歸,一心重振聲威。海南雞用新鮮雞,飯又用香茅、䓤油等煮過。咖喱膽隔天就炒,做咖喱牛腩,又香又新鮮。鹹魚銀魚仔炒芽菜,專登空運肥短的怡保芽菜入饌,特別爽甜。新知舊雨,聞香而至,生意漸上軌道,怎料遽變又臨。「政府通過最低工資法例,一時間樓面、洗碗走晒,個個去晒做保安,本來七千五請個洗碗,後來萬八都冇人嚟。」請不到人,只好自己做,丈夫也辭掉髮型師工作來幫忙,惟雙拳難敵四手,加上業主大幅加租百分之四十,最終拉閘離場。
她重操故業做珠寶技工,偶爾當牙醫助護幫補收入,然而半夜夢迴心中總有聲音響起:「我覺得我煮嘢係掂嘅,冇理由就咁算數。」今年七月,朋友跟她說觀塘碼頭熟食中心有舖位,租金平可考慮。她老遠跑來,發覺地方偏遠設施陳舊,還縮在一樓,是死場中的死位。「講真我唔鍾意㗎,不過我真係想做,佢勝在租平,惟有將就啲囉。」

不講裝修食物為先

她調整心態,現在的「拿督星馬大飯店」不講裝修、沒宣傳,把一切精神投放食物上。叻沙、黑豉油撈麵、海南雞飯、胡椒湯麵、肉骨茶……來幫襯的雖只是吃慣茶餐廳的工友和寫字樓客,但她每項細節都一絲不苟。新鮮雞、怡保芽菜,撈麵的豬油,用柴灣老燒臘檔「新桂香」的燒豬油,拉茶逐杯拉。人客吃過,口耳相傳,生意越來越好,最近還租了毗鄰舖位,努力終得回報。「以前講門面講裝修,個個夥計着制服。𠵱家經歷咗咁多,發覺呢啲嘢原來唔係最重要,只要食物做得好,就算你着到牛記笠記,一樣有人識欣賞。」陳太自信滿滿說。歷盡波劫,捲土重來,如今賣的一樣,味道卻更上一層樓了。

拿督星馬大飯店

觀塘碼頭熟食中心1/F 20號舖
查詢:2344 2347

梁健強:「我就係鍾意做老闆!」
隱伏三年 強記鳳爪

自強不息的除了陳太,還有他。
早上八點,五十五歲的「強記鳳爪」老闆梁健強忙着開舖,幾十呎舖面只做外賣。豬手、豬耳、雞腎、生腸、掌翼,一格格分門別類,填滿店前櫃內的鋼兜。翼尖、雞膝頭和招牌鳳爪放另一邊,方便人客選擇,鳳爪還分了有骨、無骨,很貼心。梁健強說:「鳳爪我唔用大陸貨,用日本或者美國鳳爪,夠大隻又厚肉。」他也真講究,食材早一天在工場洗淨汆水才用滷水滷,滷水分兩鍋,一鍋黑滷水,用八角、草果、甘草、老抽等煮成,味較重,專滷豬耳、生腸、掌翼等,味道較複雜有層次感。另又用桂皮、陳皮、丁香、香葉、甘草等熬一鍋白滷水,用來浸翼尖、雞膝頭及鳳爪,帶點鹹香,又有淡淡藥材幽香。
客人一早來,買滷味回家做小吃。每次柯打,梁健強就用個鋼兜即場撈,愛吃麻辣,就下麻辣汁,愛吃香,就舀一大撮沙薑粉,再下麻油、芝麻,增加香氣。「麻辣汁我自己用花椒、辣椒調校,沙薑唔用現成貨㗎,要買原粒返嚟自己磨,又要曬到乾透,咁至夠香,好多工夫㗎。」這些做法,他滾瓜爛熟,因為他在大埔賣鳳爪已廿多年。「街坊個個識我,人人叫我雞腳佬。」他不以此稱呼為恥,反而一臉自豪。

賣鳳爪賣上癮

他是順德人,八十年代偷渡來港,做過電子廠、製衣廠,後來學師做點心,敦煌、美心、好世界都做過,由學徒做到師傅。由於做點心下午上班,他想趁空檔賺些奶粉錢,就自己砌架木頭車,在大元邨、富善邨一帶擺賣家鄉白雲鳳爪。下班的街坊、買餸的主婦,路過總愛幫襯,生意不愁,最後他索性辭去酒樓工作,全職賣鳳爪,養活一家四口。只是好景不常,九十年代,政府加強取締流動小販,鎮日走鬼,罰款連連,他不堪煩擾,才決定入舖。
他說:「我一九九六年入舖,舖位喺燒臘店側邊,萬三蚊租,人流多生意好。點知做咗幾年,業主賣舖,新業主加租,一加加五千,點頂呀?」他惟有遷入橫街小巷,人流少了,生意勉強維持,誰料業主還是要加租。之後多年他像游牧民族輾轉搬了幾個地方,到二○一一年終於抵擋不了,宣告結業。「最後個舖喺安富道,其實做得幾好,業主一加加百分之五十,真係賣幾多隻雞腳都唔夠。」

開張日賣清光

結業後,他重回酒樓做點心師傅,三餐不愁,只是心裏有團火,總是不滅。「喺街撞到啲舊客仔,個個問我去咗邊?做乜唔賣鳳爪?問到我頭耷耷,好唔好意思。」於是,他又蠢蠢欲動,見到合適的舖位,總再三徘徊,雙眼放光,只是問過多次價,都給嚇得急打退堂鼓。就此一去三年,「我同自己講:『我就係鍾意做老闆。』我鍾意客人讚我啲嘢好食,嗰種滿足感緊要過金錢。」他沒放棄,最終和一個做燒臘的師兄弟合作,借他在街市的燒臘檔口重操故業。他辭去穩定的點心師傅工作,全情投入,做招牌、印價目、搞裝修,把小小的檔位打理得光鮮整齊,連太太也被打動,過來幫手看檔。
開張當日,他忐忑不安,擔心檔位偏僻,又沒宣傳,沒人來光顧。強嫂笑說:「噓!點知鬼死咁墟冚,啲客排晒隊,預咗啲貨全部賣清光。」原來客人知道他裝修開張,早已在臉書瘋傳,粉絲們一擁而至,把他殺個措手不及。「街坊咁支持,幾辛苦都係值得嘅,我就係鍾意呢種感覺囉。」小小雞腳,圓了大大的夢。只要鍥而不捨,忠於自我,最終還是證明他是對的。

強記鳳爪

大埔鄉事會街8號大埔街市一樓SM04舖
查詢:6583 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