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關信基對上一次公開演講,已經是4年前的事。逾萬名大專生發起罷課,這名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退休講座教授獲邀義教,義不容辭,也沒期望有多少學生出席,「3個人嚟聽我都會講」,因為教學是他第二生命。備課一周,這一課叫「現實與理想」,是導言也是結語,「人生係一個現實與理想對話嘅旅程,到你死嗰日,都會碰到好多抉擇」。
「每個人都有道德責任」
他說理想的根源,就是哲學家康德所言,一個社會發展,最重要是追求永久和平,每個人都有道德責任。在現實制度下,通常既得利益者強勢,不願意改變現狀;站在邊緣的人民,則發現現實不符合時代需要,「就憑理想去呼喊,我哋要改」。
他說二戰前後歐洲各國打破隔閡,逐步建立一個融合各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制度,在現實中追求理想的和平,他說至此一度哽咽,「比起我哋今日嘅一國兩制高得多,成熟得多,係好偉大嘅人類社會、政治、歷史嘅創舉。來源係乜?係精神,現實係好艱難」。中學界本周五接力罷課,對於有指中學生受人誤導、擺佈,關信基不苟同,並反問:「成年人做嘅嘢,有冇受人擺佈呢?點解成年人一定比中學生腦筋好、自主性強?呢啲真係為批評而批評,為打擊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