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 大罷課】
【本報訊】這是最壞時刻,也是最好的時代。公民黨創黨主席、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退休講座教授關信基昨響應義教,跟學生論現實、談理想,勉勵香港人,儘管受中央掣肘,爭民主過程艱難,但不要放棄理想,「大家爭氣」。年屆74歲的退休教授也首次開腔談佔中,「原則上我係傾向參加」。
記者:王家文 彭美芳
大專學界罷課第二日,昨移師金鐘添馬公園舉行公民講堂。久未露面的關信基昨打頭陣講學,認為義教是老師的道德責任,「責任執行產生乜嘢後果,呢個唔需要去深究。正如康德所講,永久嘅和平,係道德嘅責任」。逾1.3萬名學子日前參與罷課,他說出乎意料之外,慶幸「香港有希望」。
受掣肘也要做自由人
義教課題為「現實與理想」,吸引約300名新知舊雨聽課。關信基先由本地社企「L plus H」說起,談在現實中實現理想。他坦言,在政治層面探討現實與理想是十分艱難,「特別係面對崛起中嘅大國,我哋似乎係衰落緊嘅特區」。他舉例指,立法會議員林大輝早前謂,無論罷課或佔中,都不能改變中央的決定,泛民應當接受現實,呼籲先「袋住先」,仍有「守尾門」的機會。
但關信基認為,泛民的普選理想不在於有份參選特首,做當權者,「一向人類歷史嘅發展史,重要係制度嘅建設、改革,唔係一次戰役嘅輸贏」。人大為普選定下篩選框架,他認為,即使現實中受中央掣肘,也要有決心做個「自由人」,不要放棄追求理想,「如果你不甘心認命,應該爭氣」。
應說服政府say yes
關信基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不認為泛民要轉軚,「點解一定要集中喺政府嘅讓步或談判空間,而唔係去考慮我哋有乜方法去說服對方,使到佢say yes:『你哋要求係啱嘅,可以做嘅』」。至於泛民凝聚共識後,下一步怎做?他沒正面回應,「我又用番康德嘅說話,唔會悲觀到冇可能,亦唔會樂觀到好可能」。
是否袋住先,香港人在現實和理想中如何抉擇?關認為應務實地追求理想。佔中算不算務實?他說:「算」。戴耀廷宣告10.1中環設宴,被問到會否參與佔中,他說:「原則上我係傾向參加」。
現年40多歲從事資訊科技的葉先生,昨請假到場聲援,並旁聽關信基講課。他認同自己所屬世代是既得利益者,享受經濟起飛成果,但新一代在就業和民主皆無出路。他說年輕時曾參加民主運動,即使年紀漸長,同齡的人政治取態保守,但仍希望支持學運,「香港要變到好差可能我都老,但佢哋(學生)要承受,有能力嘅應該身體力行支持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