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位大中學生和香港市民,齊集中文大學百萬大道,參加由學聯發起的第一天罷課。人群由烽火台,延伸至科學館「飯煲底」,密密麻麻,座無虛席,築成一幅多麼激動人心的畫面。
中大的烽火台和百萬大道,是歷代學運的發源地。由火紅的年代,到醫學院事件,由反對四改三,抗議二十三條立法,到反國教反洗腦運動,大學生在這裏雄辯滔滔,舌劍唇槍,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
人大常委三閘齊落,為香港的真普選簽發死亡證。香港的年輕學生,勇敢的站出來,向強權說不,證明人心不死,只要石在,火就不會熄滅。罷課的學生不是紅衞兵,更不是甚麼黑社會。歷史告訴我們,古今中外,學運都是推動改革,促進社會前進的最大動力。學生沒有利益糾葛,沒有包袱框框,對前路的看法,比政黨政客更澄明清晰,更能為我城開創新的局面。
人大落閘否決真普選,屢放狠話打擊佔中。香港芸芸政黨政客,以至佔中運動的領導人,都顯得亂了陣腳,進退失據。年輕學子歷練和經驗雖不夠成年人豐富,但卻能走得更前,看得更遠。
學生比成年人更清楚,佔中不是運動的終結,而是抗爭的開始。無論多少人加入佔中的行列,都未必可以馬上改變人大常委落閘的決定,真普選也不會即時從天而降。但如果不合作的抗爭運動持續不斷,在各階層各行業各領域不同角落都遍地開花,令特區政府施政困難重重,凸顯政制的荒謬和不合理。民氣火力可大可小,最重要是能夠持續不斷,令特區和中央政府,都無法不面對難以有效管治的事實,政制民主改革,才能見到希望。
不少民主的支持者,對佔中的拖拉感到厭煩,認為佔中就是一次對決,要「一鋪過」把民主政制爭到手,嘲諷佔中領導人的「和理非非」,對所謂佔中「鐵的紀律」嗤之以鼻。他們主張勇武抗爭,要「攬炒」,甚有玉石俱焚的意味。
勇武的鍵盤戰士,如果你們認為,要組織城市游擊隊,與梁振英決一死戰,「一鋪過」把政權奪過來,我沒有意見,也樂觀其成。但如果你們光說不練,鼓吹跟隨着盲動妄為,戴着面具隱藏身份,犯法又能置身事外,令佔中變成周融口中的暴力,做法和客觀效果,與特務滲透的無間道,沒有任何分別。
人大落閘後,香港訪京團絡繹於途,幾乎阿豬阿狗都能成為中南海的座上客。京官傳出來的信息是:仍對政改方案得到通過有信心。有些說得更白:與泛民議員私下有所接觸。言下之意,轉軚所需的四票,已經鎖定。
無論即將推出的政改諮詢方案,提出多少修補枝節來蠱惑人心,我們要金睛火眼的盯着這幫可能出賣香港出賣民主的政客。如果他們真的轉軚,投票支持有政治篩選的政改方案,無論他們會否繼續參選,我們都要記着他們的名字,把他們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民意對是否「袋住先」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只要把真相清楚告訴港人,人大方案,會「令與中央不同政見的人,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中大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反對「袋住先」達53.7%,贊成的跌至不夠三成,這個結果,把其他魚目混珠誤導港人的民調都現出原形,杜絕了投機政客以民意作為轉軚的藉口。只要繼續把問題說清楚,我相信,香港仍會站在正義的一邊。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