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課老鬼有話說】
【本報訊】八九學運曾發生全國性大罷課,為當時大專生留下深刻印記。港大建築系助理教授朱濤當時從重慶逃學去北京,他指罷課一個月所學到的,較大學四年還要多。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朱競翔在南京東南大學參加罷課,他指那段經歷播下種子,讓人知道群眾力量。他認為,今次罷課是可遇不可求的社會教育,讓學生正視責任和選擇。
「可遇不可求的社會教育」
25年前,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在4月24日發動罷課,掀起全國罷課浪潮。在工學院讀大一的朱競翔僅17歲,從親友和同學得知北京的消息。5月初,他在高年級生號召下加入罷課,個多月罷課癱瘓學校,直至6月4日北京血腥鎮壓,家長在校園勸走子女,前往鄉下暫避。暑假後大學恢復授課,當時校長、留德博士韋鈺竭力保護學生不被懲罰。
facebook專頁「我係老師,罷課關我事」分享了朱濤的經歷,他在4月便逃課到北京,住在北大物理系學生宿舍。白天在校園讀大字報、晚上去北大三角地聽自由演講、與室友論辯國事。他還扛着北大物理系的旗幟,參加首都51所高校的五四大遊行。
25年後,兩位罷課學生成為教授。朱濤說:「我從那一個月裏學到的,比我從整個大學四年課堂中學到的要多得多。我得到了啟蒙,那力量一直推動我,到今天。」 朱競翔認為,罷課令參與者在大學奠定價值觀框架,提醒人生路向。往後同學從政、從商,心裏都埋下種子,「這種子會告訴大家甚麼是群眾力量、甚麼是自發行為,和受組織操控的行為是非常不一樣」。
學界今日罷課,朱競翔認為是可遇不可求的社會教育,「不要說這事情跟你毫不關連,因為是全香港討論,這種參與會促進你思考」。他提醒學生建築與政治密不可分,建一間屋都帶有公共性,要考慮排污、天際線和對鄰居的影響。若建築師只是技藝好,某程度是政治權力和利益集團的僕從,建築應讓很多人接受變化,並彰顯長期利益。
今次罷課匯集80位各系教授,他笑言若果毋須授課,自己都會聽講座。他冀望學生能學習組織活動、平衡不同訴求,通過選舉、投票、協商和讓步,達到不完美但人人接受結果。
【動LIVE】萬人罷課 蘋果全程直播:
和平佔中: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