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獨公投的政治藝術(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蘇獨公投的政治藝術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蘇格蘭公投最終否決獨立,獨立派輸了38萬票左右,在32個選區之中,獨立派只能贏出4個,在關鍵的最大城市格拉斯哥只能贏出3萬票,卻在首府愛丁堡輸了過7萬票,差距比預期高。
這場選舉對香港的啟示,就是統獨公投一如1995及1980年在加拿大的魁北克般,不但不會造成國家分裂,反而是解決國內少數民族衝突的良方;雙方就是否獨立作出全面的辯論與檢討,令真相越辯越明,雙方認真面對大家的分歧,再就問題妥協,最終獨派贏得了更大的自治權,而統派就成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而反過來,即使蘇格蘭成功獨立,在歐盟的體制下各國的合作實際上不減;例如屬於英國的北愛爾蘭,和獨立的愛爾蘭之間,也早已沒有了邊境。華人社會恐懼分裂,以為統一是唯一的形式,而失去統一就只會帶來戰爭,這是完全不符21世紀的現實需要;面對不同族群與不同地方的需要,最有效的統治形式,即使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也必須透過分權的聯邦制度,才能在寬鬆的聯盟之下既能達到政治上的安定,也能在經濟上追求更高效率的管治。
倫敦當局之所以同意蘇格蘭公投,原因就是蘇格蘭民族黨(SNP)在2011年的蘇格蘭議會選舉前,在其政綱宣言(manifesto),宣佈了要進行公投;由於民族黨於議會的129席之中,贏得了69席的過半數,贏得議會的絕對控制權,根據英國的憲政慣例(convention),民族黨即得到了絕對的民意授權(mandate),倫敦政府如果阻止,是違反憲政的慣例,只會令局勢火上加油,令蘇格蘭的民族主義繼續升溫。
倫敦當局的算盤是趁民意多數反對獨立時,於2013年公投;反之愛丁堡方面卻希望拖延數年,令更多年輕選民支持獨立陣營,以增加公投的勝算。雙方在拉鋸之下妥協,倫敦妥協了把公投定在2014年,而愛丁堡則妥協在選舉只回答一條是否獨立的問題,把最高自治權(Devo-Max)的問題擱置。
蘇格蘭獨立的支持度長期低迷,反對比支持多達20%,因此倫敦的算盤看來幾乎成功了。直至公投前不足一個月,代表反對獨立陣營Better Together,前英國首相白高敦最親密的盟友,曾任財政大臣的工黨戴理德(Alistair Darling),在8月5日及25日的兩場電視辯論之中表現失色,特別是在第二場,導致支持獨立的數據首次超過反獨,這場電視辯論大敗才令蘇格蘭獨立突然變得可能。
選舉結果則顯示,支持獨立和蘇格蘭議會的選舉成績沒有絕對的關係,例如在工黨的大票倉格拉斯哥,獨立派贏得了勝利;反之很多在蘇格蘭議會投了民族黨的地區,卻反過來否決了獨立。
然而無論如何,由於選前民調告急,英國全國三大政黨被迫聯手,承諾只要蘇格蘭否決獨立,即會給予原本一直拒絕的「最高自治權」;這實際上就是絕大多數蘇格蘭人想要,也是民族黨很多人的主要訴求。民族黨以民族主義令倫敦政府妥協,活用政治藝術為蘇格蘭人爭取更大權益,這種手腕,實在值得香港各民主黨派學習。

林忌
時事評論員

【動LIVE】萬人罷課 蘋果全程直播:
和平佔中: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